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地方版“坏账银行”现设立高潮 多地不良率上升

2016-05-19 08:42:00 张莫 陈灏 程士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趋势难言触底。《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18日,已有10地银监部门公布了其区域内的一季度银行业数据,其中贵州、广东、浙江、山东等四省和浙江省宁波市的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其中山东、浙江、宁波三地的银行不良率均超过2%。另外,尽管吉林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但仍处于3.53%的高位。

在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的背景下,省级甚至地市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迎来新一轮设立高峰。记者粗略统计,在过去的半年内,湖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市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晋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AMC,正式设立或拿到相关监管牌照。截至目前,23家地方版“坏账银行”已经进入处置不良资产尤其是金融不良资产的市场中。这些“坏账银行”背后的股东包括地方国企、当地民企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与四大AMC相比,地方AMC在融资方式和成本、业务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等方面还处于劣势。“比起四大,其优势在于基本上都是政府背景的,对当地企业比较了解,在和地市级、市县级政府打交道有优势。”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目前,各地银行业不良贷款势头攀升,给这些“坏账银行”带来大量商机。根据山东省银监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316.1亿元。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姬玉璐表示,山东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这几年持续增长,且银行贷款的向下迁徙率不断提升,省内有2000多亿元处于不良边缘。据他披露的数据,从去年3月揭牌至今,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收购不良资产512亿元,处置73.6亿元。“去年山东多个担保圈中出现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以一个担保圈100亿元的规模论,山东省当前就存在1000亿元以上的市场。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社会非法集资、互联网贷款等都存在风险,也给不良资产处置留出市场空间。”他说。

据姬玉璐介绍,作为地方AMC,其和四大AMC最大的区别也在于其业务重点更多地要化解地方法人机构担保圈风险。山东省各农信社、城商行、地方小贷公司等都是地方AMC的重点。“目前我们剩余未处置的438亿元不良资产中,来自于地方法人机构的占80%。”他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制于政策,地方“坏账银行”主要做不良资产的“重组和清收”而非“转让”。在业务开展模式上,较多运用的是联合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基金。

据安徽国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勇介绍,目前其正在发起设立专业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处置不良资产。在基金管理方面,该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管理省内各类产业基金、城镇化基金及中小企业发展基金80多只,规模超千亿元,旗下基金公司已成为省内最大的城镇化基金管理人。“这些城镇化基金与安徽等地都有合作。同时,我们创建了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业务范围延伸到了广西、贵州等地。”他说。

姬玉璐也表示,地方AMC打造的是地方不良资产合作经营的“生态圈”,把银行、政府、地方金融机构都拉进来。“去年我们投资15亿元和淄博市政府组建成立了企业重组发展母基金。通过基金,对受担保圈影响的优质企业进行器官移植式的重组,让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担保圈,同时也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他说。

不少地方AMC的业务将进一步扩张。陈勇表示,该公司正在实施增资扩股,进一步壮大资本实力,提高收购处置不良的规模。另外,考虑不良资产公司处置不良需要丰富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各地方AMC普遍是“1 N”的业务模式,即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同时发展基金、投资与投行等方面业务,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全方位支撑。“全牌照也将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他说。

“很多地方政府希望以地方AMC平台拿到金融全牌照。不过,目前来看,做好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可能更重要。”董希淼说。

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资产市场供应量上升给地方AMC带来机会,但是其经营压力也不容小视。姬玉璐说,不良资产处置的特点是拿时间换发展空间,但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下,不良资产形成的“冰棍效应”导致不良资产贬值速度加快,给地方AMC带来较大压力。(张莫 陈灏 程士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