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苹果首投中国互联网公司 10亿美元豪掷滴滴

2016-05-14 21:29:11 郝少颖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美国的“苹果”和中国的“橙子”在一起了。昨天,滴滴出行宣布其最新一轮融资中有10亿美元来自苹果公司,据悉,该笔投资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

□事件

苹果首投中国互联网公司

昨天,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宣布其最新一轮融资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多家海内外知名金融及产业机构支持。其中,苹果公司以10亿美元投资本轮,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通过此次投资,苹果加入腾讯、阿里巴巴等现有重要伙伴,成为滴滴战略投资者。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投资滴滴是苹果公司全球范围内的首笔少数股权投资,也是苹果首次以此方式投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意味着滴滴是苹果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首个“标的”。在本次投资滴滴前,苹果在全球的投资不是全资收购就是控股,从来没有以少数股权的方式参与过投资。

不过,虽然此前从未以资本的方式涉足过中国互联网行业,但是苹果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公开资料显示,苹果CEO蒂姆·库克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中产阶级将增长10倍之多。而中国也将成为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市场,未来十年苹果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对于投资滴滴出行的原因,库克表示,滴滴彰显了中国iOS开发者社群的锐意创新精神,“滴滴打造的出行平台及其卓越的管理团队令人赞叹,我们期待支持滴滴的长期发展”。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称,获得苹果公司的认可令成立四年的滴滴深受鼓舞,更是一种激励。

滴滴新一轮融资仍在进行

据滴滴出行资深副总裁陶然介绍,最新的一轮融资仍在进行中,但市场给予了热烈的反应,获得了超额的认购。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发展滴滴的技术,包括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旨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目前滴滴与苹果的合作还刚刚起步,没有太多可以具体透露的,但苹果将和滴滴当前的战略股东,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一样,支持滴滴发展。而且对两家公司来说,中国都是极为重要的市场。”陶然说。

可以预料到的是,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外,未来苹果和滴滴还将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包括滴滴应用和苹果产品的整合及技术支持、苹果产品和滴滴在内的泛汽车应用场景的结合及推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分析

苹果另辟蹊径扩大用户量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在投资方面却显得相当谨慎,如此大手笔投资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业界表示意外之余,也纷纷猜测此举背后势必有着重大布局。

有观点认为,苹果看好中国作为庞大的中产市场的前景,而股价下滑和销售额的缓慢增加,迫切需要另辟蹊径扩大用户量。投资滴滴可借助中国互联网公司找下一个风口,拓宽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资料显示,滴滴目前在中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全平台日完成订单突破1100万,凭借覆盖1400多万名车主与司机的服务网络,滴滴已经占据中国网约专车市场87%以上的份额及99%以上的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

还有观点认为,苹果对滴滴的投资是为了在中国推广ApplePay。今年2月,苹果ApplePay服务在北京正式上线,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后,全球第五个推出ApplePay的国家。ApplePay若要与微信、支付宝抢占市场,就要通过补贴策略降低商户费用。但是,ApplePay与支付宝、微信的不同之处在于,仍然需要通过银联系统支付,但无论是苹果、银联还是银行,补贴策略都不是其擅长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找个用户基数大、支付场景频繁的应用,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个划算的买卖。

此外,苹果公司正在努力开发一款电动汽车,有望在2019年面世,而网络约车很可能是苹果汽车最早的应用场景。通过对滴滴的入股,苹果会掌握大量约租车数据,对其汽车的研发以及之后的应用都有好处。

可加快滴滴的全球化布局

在国内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效应的滴滴,开始布局全球市场,其目前已通过与Lyft、Grab和Ola展开跨境合作,产品有望覆盖全球超过50%的人口。而苹果作为一家世界级大型科技巨头公司,能够帮助滴滴更好地实现全球化布局。

有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巨额投资滴滴出行,将促进滴滴出行在移动出行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发展。该人士称:“苹果本身是创新技术型公司,虽然对滴滴表现在资金层面的支持,但实质上更深层的影响则将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滴滴在出行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也是苹果愿意巨额注资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出行领域的竞争已悄然进入到技术层面,一位大数据专家表示:“毫不夸张地说,技术实力将决定移动出行企业的生死,拥有卓越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准确的智能调度、动态调价以及供需预测等,而这是未来建立城市智慧交通的关键。”

京华时报记者 郝少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