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转基因标识制全球最严:只要含转基因成分必须标识

2016-05-13 15:58:4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林雯晶  
分享到:

原标题:转基因安全阀门中国很严 全球最严标识制度确保知情权

[导读]我国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精度可达到0.1%,也就是说如果1000颗玉米中混杂了一颗转基因玉米都能被检验出来。近日,在与科技日报记者谈到转基因安全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黄昆仑打了这个比方。

评价、技术、标识三管齐下——

转基因安全阀门,中国把得很严

本报记者 徐 玢

“我国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精度可达到0.1%,也就是说如果1000颗玉米中混杂了一颗转基因玉米都能被检验出来。”近日,在与科技日报记者谈到转基因安全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黄昆仑打了这个比方。

转基因安全一直牵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转基因技术带来更优的生物体遗传性状,也带来对其安全性的连绵争议。

“目前,我国转基因重大专项中有25%的经费用于研究生物安全,这个比例在所有的重大研发计划中是最高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看来,我国已经建立了转基因国家安全监管体系、安全服务体系和平台,培养了一批掌握技术的人才队伍,有能力确保转基因产品产业化的安全。

我国的安全评价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任何新技术的应用都可能存在风险。转基因技术如此,人们熟悉的杂交育种技术也是如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说,在各类生物育种技术中,迄今只针对转基因技术建立了系统的安全体系,这足以克服和避免应用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转基因安全管理方面,我国早在10多年前就与发达国家接轨。1993年,国家科委制定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农业部正式实施《农业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从研究试验延伸到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各环节。”林敏说。

应用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涉及生态环境安全、人畜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包括食用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安全评价,其中食用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营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评价等内容。

“2009年,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安全证书。在此之前,我国已对该品种转基因水稻进行了长达11年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说,我国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慎之又慎。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在评价抗虫作物时毒理学试验只要求做大鼠90天喂养和口服急性毒性试验。但我国在这些试验以外,还增加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中没有要求的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黄大昉说,从生物学上来说,小鼠的90天相当于70岁人的9年时间,我国对转基因水稻食用安全的试验已经超出实际要求。“而且我国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6年,可以及时甄别潜在风险。”

“在转基因方面,我们有过硬的产品,在转基因水稻研发方面甚至是领先的,但还不能推出产品,这就在于政府部门对风险的严格把控。”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桢说。

数字说明了同样的趋势。截至2012年,农业部共受理了192家研发单位的生物安全申请1525项,最终仅对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抗病毒木瓜等7种作物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而最终真正进入商品化生产的作物只有转基因棉花和木瓜。“最初安全申请与最终获得安全证书之间的悬殊数量,也说明了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程序的严格。”林敏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