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三维”扶贫创模式
2016-05-13 10:25: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生态扶贫: 净化污水 治理垃圾 重现山清水秀 群山环抱的康里村,已是一派新农村繁荣景象: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与村中花园广场相得益彰,一幢幢素朴的古民居倒映在碧绿的小山塘中,有山皆青、有水皆秀,处处生机盎然。 几年前,还是另一番景象。 由于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垃圾随手丢,生活污水、旱厕的污水直排小山潭,小山潭变成臭烘烘的垃圾污水集中池。村民饮用水管道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水管,早已锈迹斑斑,不仅常断水,还给村民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就多,当时11户贫困户中就有6户是因病致贫。 要扶贫,生态要好,环境要好。基金会立即着手“小山潭建设项目”、“安饮工程”和卫生专项整治。如今的小山潭水清了,还成了一个水上游乐场所,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自来水管网全部换成PP管,消除饮水安全隐患。 孔源村也有着同样的困扰。 “孔源村由于改厕,污水都往河道排,致使蚊蝇滋生,夏季更是臭气熏天。基金会资助建立了生态化污水处理站,污水排放有了专门管道,还统一进行处理,村里的脏乱差一去不复返。”陆道旺感慨道。 据了解,该村生态污水处理站总投资90多万元,基金会资助30万元,于2015年底完工,它是一个以植根吸收微生物净化污水进行达标排放的无动力生态处理站。该站的建设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也使得棠口溪、霍童溪等下游地区免受污染。 基金会还通过“清洁工程项目”,开展卫生健康培训,帮助村委会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陆道旺说:“孔源村自从有了垃圾桶,修建了垃圾池,没有哪家再乱丢垃圾,柴草杂物堆放也整齐多了。” “没有好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产业也做不长久。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从源头上降低人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才能更好地去创业致富,摆脱贫困。”基金会副主任周永文说。 如今,康里村和孔源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双双入选福建省生态村名录。 |
相关阅读:
- [ 05-12]蕉城区飞鸾镇志愿者巾帼助力扶贫
- [ 05-12]福清市领导赴各街镇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 [ 05-11]扶贫搬迁为精准扶贫再提速
- [ 05-11]漳州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近1.3亿元
- [ 05-10]扶贫办回应“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未进行专项评估
- [ 05-10]扶贫办: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投入
- [ 05-10]激励保险资金助力精准扶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