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三维”扶贫创模式
2016-05-13 10:25: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产业扶贫: 因村而异 理清脉络 实现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才能带来经济收入,因此扶持产业发展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屏南在扶贫开发和促进农户稳定增收方面,遭遇到一系列挑战:传统种植业面临生产要素相对匮乏和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生产项目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增收可持续性差的弱点日渐暴露。 如何挖掘适合农户增收的产业和生产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金会针对这一问题,在康里村、孔源村实施示范户项目,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康里村传统种植产业是脐橙和油柰,种植规模都相当大,但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生产进程缺乏科学安排,修剪不当,又受多种病虫害影响,导致脐橙大小年明显,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加之村民互助意识较弱,一些好的经验和技术没有得到交流传播,销售时又各自为战,甚至竞相低价抛售,影响了收入。 如今,记者走进康里村,已是另一番景象。果园里还是种着脐橙和油柰,但村民们兴奋地忙碌着,对收获充满信心。 原来,为帮助种植户实现增产增收,基金会因地制宜在该村开展“脐橙和油柰栽培示范项目”。项目以每10户作为一个示范单位,为每户提供持续3年的肥料、农药费用,前提是每户示范户必须要带动5户相对较弱的种植户。 “这种传帮带的形式不仅提高了村民互帮互助意识,也有利于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村民收入。”项目负责人李志庭说。 基金会还从培养示范户入手,开办培训班,引导村民学习先进技术,进行现场跟踪指导,规范生产环节。村支书郑英谭说,以前村里脐橙种植规模虽然不小,但由于管理、营销不到位,一直卖不上好价钱。随着示范项目的实施,脐橙果皮光滑圆润、口味变甜、病斑减少、落果下降,脐橙产量从原来的每亩12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每亩2000公斤,价格从每公斤0.8元,提高到每公斤3.6元。 扶贫项目上马,还要方便村民从事生产,于是,全长11.5公里、宽3.5米的生产便道出现了,便道覆盖了全村80%果园。“新修的生产便道太方便了,直通地头,以前每逢收成时节都要聘请挑工花上四五天,现在专车进果园,半天就搞定,省时又省力。”脐橙示范户郑绵厚难掩心中喜悦。 从康里村民最上手的脐橙和油柰种植入手,一路扶持,一路风景。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11年的2900多元增加到2015年的7900多元。 棠口乡孔源村,生产上则遇到另一种问题水患。孔源村主要种植花菜和西瓜,但谷地因地势平坦,河道狭小,最窄处仅一米多宽,泄洪能力不够。 “每年汛期,河道两边的近千亩田地经常被淹,如果碰上收获季节,花菜和西瓜血本无归,损失惨重。”村主任陆道旺痛心地说。此外,村边的“对面洋”和“河上岗”属于坡地,水渠因年久失修,导致缺水严重。 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基金会启动“河道整治项目”,资助30多万元修筑700多米防洪河堤,令400亩农田免除水患;通过“节水灌溉项目”,铺设管道4000多米,解决坡地水源灌溉问题。水源有了保障,又不再有水患,菜地自然就成了村民创收的基地。 |
相关阅读:
- [ 05-12]蕉城区飞鸾镇志愿者巾帼助力扶贫
- [ 05-12]福清市领导赴各街镇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 [ 05-11]扶贫搬迁为精准扶贫再提速
- [ 05-11]漳州市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近1.3亿元
- [ 05-10]扶贫办回应“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未进行专项评估
- [ 05-10]扶贫办: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投入
- [ 05-10]激励保险资金助力精准扶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