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病毒式”产业链 “朋友圈”里为何“鸡汤文”盛行?这不得不从社交网络背后盘根错节的“鸡汤产业链”说起。 相对于报刊、电视及网站,以自媒体为主的社交网络渠道,缺乏专业广告审核机制,因此也就成为许多违规广告的“必争之地”。这些广告大多数集中在美容、减肥、保健等领域,内容鱼龙混杂,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而“鸡汤文”的传播链背后也包含了一种以“众包分发”为特点的“病毒式”利益链条。 “转发分享文章就能赚钱,1分钟赚1元,躺着月入万元。”这样的广告语在网友的微信群、QQ群以及朋友圈里屡见不鲜。据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广告多由鸡汤文第三方平台所发,为了诱导用户转发文章,转发者可以获得一次1到6分钱的收益。用户还可以招收下线,从而分享下线转发文章所得收益,构成了一种类似于传销的“病毒式”传播网络。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篇转发10万次以上的文章,内容分发平台约可获得3万元的灰色收入。 如何整治“污染源”? “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清理“鸡汤文”及“虚假信息”乱象,以监管整治网络空间的“污染源”至关重要。 早在去年3月,微信平台就曾出手整治“鸡汤文”乱象,对于朋友圈里诱导分享的行为进行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功能或封禁账号等。然而,整顿措施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并未摧毁“鸡汤文”背后的利益链条。究其原因,主要是腾讯官方对“鸡汤文”的整顿以接受举报和提示风险为主,监管往往滞后且无力。 然而,“鸡汤文”及“虚假广告”领域并非“监管真空”。去年9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广告法》正式实施。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司长张国华明确指出,在微信上以盈利为目的违法广告发布者,将根据新《广告法》查处。同时,张国华也坦言,对于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广告,还无法通过工商系统抓取等功能主动监管,但可根据举报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 对此,舆论不断呼吁网络管理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承担起监管责任,建立技术监管体系和备案登记制度,从而让久被“鸡汤文”乱象污染的社交网络“洗洗澡”、“出出汗”、“消消毒”,还网友一个干净整洁的网络空间。本报记者卢泽华 |
相关阅读:
- [ 05-10]鸡汤文的“毒”该用什么样的药来解
- [ 05-10]转发卖广告的鸡汤文当负连带责任
- [ 05-10]当心鸡汤文 遇到虚假广告
- [ 05-10]把鸡汤文和广告区分开来
- [ 05-10]傍上鸡汤文的虚假广告非法律“擦边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