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媒体揭北京援藏工作:市属医院专家组团援藏

2016-05-03 07:17:44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援藏教师李鹏(右一)与学生们在一起。京华时报记者张灵摄

在给藏族小患者旦增曲吉完成手术后,援藏医生杨海明(后排左三)与团队成员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4000公里,这是拉萨到北京的距离。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北京对口支援拉萨,“援藏”如同一条洁白的哈达,把北京和拉萨两座城市紧紧相连。

23年来,北京援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创新援藏模式,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支援拉萨建设。从北京派出优秀的教学管理和援藏教师团队打造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仅用1年时间已跻身自治区示范校行列;北京14家三甲医院选调医疗专家组成“组团式医疗团队”驰援拉萨,力争用两年时间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为三甲医院……从分散式援助到组团式援助,从引入资金的“输血型”援助到加大人才帮扶力度的“造血型”援助,组团式援藏的北京模式已成效初显。

京华时报记者张灵

援藏故事1

藏族学生爱上京味儿课堂

从2015年建校至今,北京拉萨实验中学已经迎来两批援藏教师。2015年7月,丰台区东铁营一中数学老师李鹏作为第二批援藏教师来到拉萨,至今已和藏族孩子们共同度过了将近一年时间。

在高一(5)班学生德庆加措眼中,李鹏老师的课堂充满了魔力。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李老师的情景:“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支棒棒糖,播放了一首歌。”德庆加措说,那一天,大家吃着老师从北京带来的棒棒糖,听他用带着京味儿的普通话做着自我介绍,感觉自己与北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数学对藏族孩子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高考150分满分,考上40多分已算不错的成绩。从北京来到西藏授课,李鹏需要面对的是教学上巨大的落差。“刚来西藏,我特别迫切地想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恨不得每天都陪着他们,辅导他们。”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李鹏发现,这种方法并不见效。藏族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弱,很多高中学生连一些基础的初中知识点都不会。布置的数学作业,交上来一看,全班同学互相抄答案。

终于有一天,李鹏冲学生们发了火,甚至撂下狠话:“不想当你们老师了!”说完,他冲出教室摔门而去。回到办公室,李鹏正坐在座位上生闷气,这时,藏族学生斯达措姆悄悄走到他面前,小声说:“老师,您别生气了,您知道吗?我们藏族人把老师看作文殊菩萨的化身,当老师是有功德的……”

“当老师是有功德的”,斯达旺姆的这句话,让李鹏顿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想起每天上课时,学生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起自己因为备课忘记吃饭,学生们悄悄送来的饺子;想起每次给学生们提出要求,他们快乐而响亮的回答……李鹏懊悔不已。

从那时起,李鹏开始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基础薄弱,他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提问,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并及时给予肯定:“这个问题太棒了!”“你的思考很独特,咱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写成论文,稿费一人一半怎么样?”在李鹏的课堂上,学生们不用举手,有问题随口就说,总能得到老师的积极回应。渐渐地,课堂上提问的人多了,李鹏的数学课也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

根据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李鹏总结了一套“学帮理练”教学法,即让学生们提前预习一个知识点,老师到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习巩固、系统梳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抽测练习,力争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消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李鹏的这套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去年期末考试,他所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二名,并高出年级平均分20多分。李鹏的“学帮理练”教学法也得到了全校的推广。

在西藏的这些日子,李鹏经历了父亲重病住院不能陪护的遗憾;也因为援藏一再推迟要孩子,至今未得到妻子的谅解……李鹏说,与这些遗憾相比,自己的收获更多。藏族学生真诚善良、懂得感恩的品质时时感染着他,使自己的心灵也在这片雪域高原得到净化。“每位援藏老师来到西藏都克服了各种困难,既然来了就要真正干点什么。”还有一年,李鹏就要结束自己的援藏生涯。他说,一想到这,就恨不得每天多跟学生们待一会儿,多辅导他们几个题,将北京老师对藏族学生的关爱永远留在西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