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于河北的多个贫困地区来说,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一直是桎梏当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阜平县不远处的易县,更是提出了“产业园区化”的理念,这在梁各庄下黄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得到很好的体现。
央广网保定4月27日消息(记者王家乐)对于河北的多个贫困地区来说,地处偏远、产业基础薄弱一直是桎梏当地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几年,河北部分贫困县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号召,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建立起产业合作社的扶贫模式,为脱贫致富工作注入巨大动能,开辟出一条“精准扶贫”道路,成为了扶贫工作的典范。 产业 合作社模式,为脱贫致富添动力 台底村,是易县西部牛岗乡的一个贫困县,地处偏远,采访团队经过一小时的行车颠簸,才赶到该村的所在地。牛岗乡党委书记刘玉民介绍道:“牛岗乡地处偏僻,周围没有国道省道,只有一条路能通到这里,非常闭塞。”而且由于乡里的十万亩大山并无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因此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来到这里进行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牛岗乡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根据自身实际开始大力发展“三优”苹果种植产业。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务、技术等要素入股,实行利益共享分配机制。 正接受采访的台底村村民 陈殿英 新浪网 胡博摄 看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苹果树,台底村副支书、果园经理赵秀平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她说:“合作社搞得这两年,村民们都挺满意,都挺支持的。”现年71岁的村民陈殿英,手里握着锄头,微眯着眼,他说:“我用4亩土地和5000块钱入了股,现在在合作社打工,三年以后就能拿分红了。” 离着台底村不远,是隶属于安格庄乡的田岗村。村里道路两旁最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核桃林。面对核桃种植初期面临的资金困难,田岗村支书于长志甚至自掏腰包先垫付了30万元来进行产业发展,他说:“只要你想干,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如今千亩核桃基地已经已有2万余株果树进入了初果期。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