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吴合琴)在中国诸多城市中,频频上演着找厕难、脏乱臭的“公厕囧境”。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公布,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有望今年10月前出台。同时,北京年内将建百座“第五空间”公厕。相关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分析认为,破解公厕尴尬,需先解决找厕难、脏乱差、排长队、设施缺漏等基本问题。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公厕指示标。吴合琴摄 新标如何破解城市“找厕难”? 据北京当地媒体报道,北京市市政市容委21日公布,今年10月之前,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有望出台。年内北京将对重要街道附近的首批700座公厕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要达到300-500米之间就有一座公厕。 “请问哪里有厕所?”“还有多远能到?”日常生活中的公厕难寻,难倒了不少人。 其实,就公厕设计标准,2005年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重要程度和客流量,建设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公共厕所。 而早在2003年实施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对城市公厕设置间距和数量就有明确规定,即居住用地设置间距500—800米,3-5个/km;公共设施用地设置间距300—500米,4-11/km;工业、仓储用地设置间距800—1000米,1-2个/km。 北京市2014年出台的《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也明确规定公共厕所的间距或服务半径:主要繁华街道宜为300m~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宜为700m~1000m。 公厕隐蔽、密度小,“找厕难”几乎每天上演。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在人流较密集的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仅找到2座公厕,且都在逼仄的胡同里。 中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要解决找厕难的尴尬,仅增加厕所数量是不够的。在中国,很多商场、餐厅、影院、体育场等服务性场所的公厕是内部化的,这是造成找厕难的主要原因。 此外,潘家华表示,办公场所若能摘掉“闲人免进”的牌子,使厕所对外开放,也能有效缓解找厕难现状。 潘家华还建议,在厕所规划设置时需要创新手段,如在人流密集的广场等处设立露天简易厕所。“让如厕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不再躲躲藏藏,不再有尴尬,这种认知很重要。” |
相关阅读:
- [ 04-25]福建省5年内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和危房改造
- [ 04-25]全国多地缺“餐厅服务员” 三线城市招聘需求下降
- [ 04-25]一线城市房价为何快速上涨?
- [ 04-25]透视“城市留守”:父母错过的是亲子关系的建立
- [ 04-24]泉州建设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近八成固定宽带光纤到户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