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乡村旅游圆了“小康梦”

2016-04-15 12:38:20 牛新建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霖 李霖  
分享到:

【治国理政新实践·甘肃篇】乡村旅游圆了“小康梦”———甘肃省陇南市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

编者按:4月7日《中国县域经济报》刊登了《乡村旅游圆了“小康梦”———甘肃省陇南市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的稿件,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记者 牛新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干以胜等6位委员联合提案“旅游业在扶贫攻坚中大有可为”,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建言献策。而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陇南,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然成为甘肃省陇南市精准扶贫的新途径,实现小康的新产业。

据统计,去年一年,陇南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86.8万人次,同比增长31.06%,旅游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51.2%。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青瓦白墙,小桥人家,“这两年,村子建得越来越漂亮,前来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陇南康县大水沟村肖九宏感慨地说。

门前河里群鸭戏水,山上林中鸟声清脆……去年国庆假期,大水沟村就接待了5000多位游客,实现经济收入20余万元。

的确,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有硬件保障。陇南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更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

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精美别致,幽雅静谧。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农家……短短几年,陇南山乡发生巨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美丽乡村”遍地开花。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依托自然景观、原始森林、茶园风光、乡村文化等资源,陇南坚持扶贫开发、旅游开发、产业开发相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如今的陇南,农家客栈、农家乐正在不断增多。仅去年,全市新建农家客栈226家,新增农家乐110户,新发展旅游商品销售门店20家。不少在外面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借助当地自然资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探索机制让贫困户受益“互联网+”促进农民增收

陇南很多大山深处的村庄原本贫穷落后,却因为植被生态良好,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生态优势与刚性需求相结合,促成了这里以生态休闲为切入点发展乡村旅游。陇南选择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

基于此,陇南依托独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抢抓旅游富民工程,依托已建成的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启动实施了“百村千户万床”工程,让不少贫困户因此而受益。

按照规划,到2017年,陇南将建成65个乡村旅游扶贫村。如今,在每个县区,已经建成一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康县凤凰谷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里成立了凤凰谷乡村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公司经营管理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以村集体和自然人入股的方式入股,注册资本22.5万元。

更可贵的是,公司将本村10户特困户也加入到该公司,每户入股3000元(双联单位帮扶1000元、镇政府帮扶1000元、贫困户自筹1000元),到年终实现分红,为探索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公司还对照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20亩,创建农业采摘观光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过公司的统一管理,使不少贫困户的土鸡、蔬菜一销而空。

能够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陇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

要做乡村旅游,一手得有资源,另一手还得有市场,如何实现资源和市场的无缝对接?乡村旅游“触网”,架起了游客和农户之间的桥梁。

“互联网+”时代,陇南顺势而为,以“线上+线下+融合”的视角重新塑造旅游生态,不仅线下做足旅游内涵,而且在线上宣传营销造势,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

近两年来,陇南迅速发展电子商务,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宣传营销乡村旅游的新平台。突破传统旅游宣传营销模式,有效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紧跟时代潮流,陇南正多措并举开启乡村旅游的智慧模式。游客只需指尖一点,便能尽情享受“智慧乡村旅游”,看什么、吃什么、住哪里、怎么走……都能随时随地查询并解决。

与此同时,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的村都开办了电子商务淘宝网店,主要销售核桃、花椒、木耳等当地农副土特产品。

以旅游服务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加速了消费者线上农产品下单的步子。一样样原生态产品,在网上打响,实现了“店铺很小、仓库很大、网络很畅、销售很远、效益很高”。

“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新业态便运用而生。

乡村旅游成为陇南的热词,众多外来游客来美丽乡村看美景、品乡愁、体验乡村文化生活,而当地群众也因此鼓起了腰包,圆了“小康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