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去库存收效各异 规划配套滞后致“有房无人”
2016-04-14 07:12: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楼市“冰火两重天”的分化趋势依旧,库存高企的形势下各地纷纷“出招”,但收效各异。不少房地产业内专家指出,应警惕过度行政化催生新库存、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忽视人口城镇化等问题“蚕食”去库存成效。 “行政之手”过长或催生新库存 楼市去库存成为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降低非限购城市个人购房首付比例,为去库存释放利好。各地也相继发力,出台购房补贴、扩大公积金范围、扩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等措施。 然而,部分地方采取的去库存手段却引发了争议,例如沈阳市推出“大学生毕业5年内零首付购房”政策,仅存活了不足8小时即被匆忙撤回。 还有些地方政府在楼市调控政策中,明确提出对消化库存主体责任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市县采取约谈和问责。有专家担忧,官员可能在考核压力下成为地产商的“售楼经理”。 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就提醒,政策调控对楼市去库存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警惕过度行政化的手段为去库存催生新压力。他说,房地产行业有其自身规律,其发展不可能完全服从于行政手段,实现健康平稳发展需更多依靠市场配置。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也表示,在去库存背景下,要防止政府的“行政之手伸得过长”。不能将开发商的问题转嫁给普通购房者。如果开发商借着去库存的“东风”继续以高价卖出房子,尝到了甜头后可能继续扩大投资开发新房,造成市场供给不减反增。最好的方式是让因盲目开发而陷入经营困境的地产商自然淘汰,让无视风险和市场规律的房企得到应有“教训”,以堵住库存不断膨胀的源头。 山水文园集团CEO张晓梅坦言,房地产业疯狂增长的背后,企业长期以来生产、运营、管理等能力普遍较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在过去的十多年房地产商赶上了好时代,大家‘盖楼’就像工业化批量生产一样,只要建了房子就能卖出去,赚取巨额利润。” 多名专家建议,只有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让市场配置焕发活力,重新塑造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最终通过市场规律的传导,调整市场结构、使房地产行业摆脱长期低迷的困境。 |
相关阅读:
- [ 04-13]规划迎利好、居住价值提升 同安楼市热度升温
- [ 04-12]楼市现房贷利率倒挂现象 专家呼吁三四线城加杠杆
- [ 04-12]楼市“因城施策”调控 专家预计北京限购不升级
- [ 04-12]北京楼市调查:房子挂牌两天 降了二十万
- [ 04-12]楼市现降温信号成交量全线回落 一线降幅超3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