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粤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号角

2016-03-23 16:44:08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广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连续实施两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行动,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特别是2013年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靶向疗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全省3599个帮扶单位共派出7986名干部驻村,对20.9万贫困户、90.6万相对贫困人口、2571个相对贫困村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帮扶县开展帮扶。

在22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会议通报了2013—2015年度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结果,总结第二轮“双到”扶贫经验,并为新时期广东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总体目标。

●南方日报记者 胡新科 通讯员 韦浩

三年帮扶考核全部优秀

将连续两年开展“回头看”

按照考核标准,广东对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欠发达市的77个县(市、区)、2571个重点帮扶村进行了严格考核。其中,在2571个重点帮扶村的考核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得分108.17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在对21个地级以上市、顺德区考核结果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9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对77个重点帮扶村所在县(市、区)考核上,考核得分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6.39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参与2013—2015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226个省直、中直驻粤帮扶单位,均为90分以上,平均107.8分,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等级。

会议还对在扶贫中做出突出贡献、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纪委扶贫工作组等746个单位、何荣辉等1198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在三年帮扶中,广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到户、因人因地施策,结出累累硕果。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民意测评帮扶双方满意率高,这些是三年考核全部优秀的基石。其中,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充分展现广东精准扶贫的显著效果。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为巩固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成果,广东将建立健全跟踪帮扶机制,帮扶单位要做到收队不脱钩。从2016年起广东将连续两年开展帮扶成效“回头看”,促进帮扶对象稳定脱贫、持续发展。

确定新时期70.8万贫困户

驻村干部将入户再核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核心内容是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广东在精准识别上的经验做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两轮“双到”扶贫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保障。

扶贫任务的准确“瞄准”直接关系广东落实“六个精准”中的扶持对象精准。为了摸清真实情况,广东省探索创新“瞄准”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摸查,精准识别帮扶村、贫困户,全面建档立卡,录入电脑,通过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夯实了基础。

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根据各地各单位反复摸查,经严格测算,广东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2014年不变价)作为新时期的扶贫标准,认定全省农村70.8万户、176.5万人为相对贫困人口,认定全省2277条村为相对贫困村。

根据广东精准扶贫的工作规划、安排,帮扶单位派出驻村工作组后。驻村工作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再次调查核实,找准扶贫对象、找到致贫原因。

在广汽集团上一轮帮扶的连州星子镇新村村、联西村、内洞村,为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确定了“五看六步”的识别标准,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村民素质怎么样,同时制定标准、入户调查、收入测算、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听取民意。在摸查期间,广汽集团组成三个调研组,共34人,历时35天,走访1300多户村民,最后确定贫困户为826户2781人,贫困户更换率为41%。

在识别精准前提下,才可能施策精准。确保精准脱贫。经过帮扶,三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帮扶前的2685元提升到9935元,增幅270%;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帮扶前不到1万元提升到30万元。

进村再摸查再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已经成为广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经步骤。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