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一批批农民工或始于维持生计的初衷,或怀揣着发家致富的愿景,背井离乡,进入工厂,走进城市,把青春岁月留在那里。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经老去(年龄在55岁到70岁之间),他们可能还没攒够养老钱,却不得不面对新的困境。没有技术,力气也不如年轻人,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指出,第一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曾经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理应得到关注、受到关怀。国家应立法或出台政策统一全国农民工养老制度,加大力度统筹和规范解决老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医保、福利等基本保障。 据悉,对于农民工的养老问题,2015年,海南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省将努力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依法将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纳入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1 刘恩科:58岁 老家:河南 已经习惯 独自在外漂泊 “最大的煎熬是想家” 今年活不多,“只出不进”的状况让他担忧 3月7日早上7时许,天蒙蒙亮,在海口市坡巷村的一间民房里,躺在床上的刘恩科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掀开被子从床上爬了起来。洗脸刷牙后,他钻进狭窄的厨房,将昨天做好的馒头放进锅里加热。10多分钟后,刘恩科就着腌制的咸菜,吃起了早饭。自从年后回到海口,他一直没有活干,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吃着同样的早餐。 刘恩科今年58岁,老家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榆树村。30多年前,他和老乡一起外出打工,一直干着泥工的工作。早年,他曾在北京、福建、浙江打过工。2010年,他来到海南,在三亚待了半年,后来一直在海口打工。 “我现在都是跟着包工头干,包工头有活就会找我,不用自己出去找。”刘恩科说,跟着包工头,活比较多,收入也有保证,但今年的情况有些不同,“我正月十八从老家回到海口后,直到现在都没活干。” 没活干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只出不进的状况让刘恩科很是担忧,他只能想办法“节流”。“一个月房租480元,加上水电,怎么也要600元左右,和表哥一家平摊,也要两三百元。”刘恩科说,虽然现在多是自己做饭吃,但菜价并不便宜。“现在最大的开销就是抽烟了,一般买的都是两三块钱一包的烟,一天抽不到一包。”刘恩科一边抽烟一边说,自己很少喝酒。 去年只挣两三万,打算干到60岁就回老家种地 吃过早饭,刘恩科坐在床上看起了书,一本《盲派铁口断》成为他的闲暇读物。早上9时许,刘恩科出门和工友们聊天,话题无非是希望包工头能早一些找到活,让大家都有事情做。 刘恩科说,他去年一年只挣了两三万元。“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些年的一个工程,在一个商品房小区干了半年就挣了两三万,这两年不行了。”干活挣的钱,刘恩科大多数都寄回了家。“我有一个儿子,今年32岁,两个孙子也已经四五岁了。早年,儿子还跟着我在三亚待过半年,后来考虑到家里的孙子需要人照顾,我就劝儿子回家了。”刘恩科说,他已经习惯了独自在外漂泊,“我一个人出来方便,随便到哪里将就着就住下了。” 和工友聊天的间隙,一位老人牵着孙子从刘恩科身旁走过。刘恩科望着他们,若有所思。“常年在外,我最大的煎熬就是想家。”刘恩科说,每次看到别人一家团聚的情景,他就会有些失落。“再干两年,我就不干了,60岁也该退休了,到时我就在家种地,家里还有五六亩田,种的都是小麦玉米,现在是儿子在种。”刘恩科说,外出打工这么多年,没有缴过社保,回乡养老是唯一的选择。 |
相关阅读:
- [ 03-17]湖北黄冈警方为农民工讨薪护航 追回3亿血汗钱
- [ 03-16]加强农民工职业健康管理
- [ 03-15]陈政高:农民工城镇购房潜力很大 银行主动作为提供支持
- [ 03-15]三四线城市应因城施策去库存 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
- [ 03-14]闽银行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代发工资超35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