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态度”的发布更有含金量
2016-03-16 15:35:10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重点、难点、痛点,往往是社会绷得最紧的弦,含糊其辞、敷衍了事还是坦诚面对、真诚回应,既体现水平,也体现态度 “实行街区制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天要完成的”“京沪港深4城市有能力有条件稳定房地产市场”……两会接近尾声,3月15日上午关于“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工作”的记者会,却异常火爆。截至目前,除两位新闻发言人首场答记者问外,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已分别举行了4场和15场新闻发布会。这样的数字,让人直观感受到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两会。 不管是代表委员谈看法、提建议,还是部长们解热点、释政策,两会上的新闻发布会,可谓热点频现、看点十足。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每场新闻发布会都突出“问题导向”,集中回应了大量热点问题、关键问题。“答记者问”,真正成了两会中直面热点、直击问题的“声部”。 例如,政协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涉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惠及民生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等,主题看似宏大,实则照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人大举行的发布会,部长们关于农业、外交、科技创新、全面二孩、金融改革、教育改革、出租车改革等国计民生的话题,无一不是在回应“呼吸的痛”“养娃的苦”“打车的难”“投资的困”等社会关切。 “环球时报一向问题犀利”“今天天气很好,我以为记者问的第一个问题不会是和大气有关的问题”……部长们“答记者问”的这些感受,来自于记者提问的“尖锐”与“犀利”,也体现着新闻发布会的水平与开度。重点、难点、痛点,往往是绷得最紧的弦,是含糊其辞、敷衍了事还是坦诚面对、真诚回应,既是水平的体现,也是态度的折射。发布会要开得好,必须有这样的“问题导向”,那些答非所问的大话、无可奉告的托词,只会让人给出“负分”。 不管是代表委员还是部长们,“应对媒体”肯定不是其首要职责。不过,“部长”“代表委员”这样的身份,本身就是极有号召力的标签,媒体希望听到他们权威的声音与表态。换个角度看,在发布会上表现出充分的诚意,以答记者问为契机进行充分沟通,何尝不是一次寻求支持和认同的机会?回看一些发布会实录,环保部部长手边一摞摞的资料,卫计委一位副主任解答分级诊疗时的“一二三四”,翔实而严谨,赢得不少加分。 不仅是新闻中心的专场发布,备受关注的“部长通道”,其实也在进行着一场场小型的新闻发布。可以说,“部长通道”的开放开明、主动有为,折射着今年两会新闻发布的整体气质。“部长们真的‘拼了’”“这是一个‘意外福利’”……从记者的反应也可见,部长们做足了工作、展示了诚意。公开感谢“痛斥号贩子的姑娘”、驳斥“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增加免税店“促进境外消费回流”等,都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抖”出来的料,可谓“百姓有关切、部长有回应”,难怪媒体呼唤“让‘部长通道’更长些”。 “你的关心在这里能得到回应”。走上发布台应成一种常态,也该是一种姿态。越敏感越复杂就越该说清楚,阐述政策,解疑释惑,这样的发声才更有含金量,这样的声音才是“两会好声音”。 |
相关阅读:
- [ 03-16]李克强: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企业群众办事的“爽”
- [ 03-16]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精彩图片回顾
- [ 03-16]李克强:中俄不仅政治关系好 经济合作也在升温
- [ 03-16]李克强: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 [ 03-16]全国两会16日将落幕 总理李克强将答记者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