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市组织儿童开展以“学习国学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诵读活动。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本期嘉宾:
韦建桦委员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李 捷委员 《求是》杂志社社长
连 辑代表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1、鉴往知来 在民族文化长河中寻求为政之道
即使在两会期间,韦建桦委员也不放松每晚的读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几次重要讲话,就是最新的学习材料。
“讲话中展现的治国理政大逻辑,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自对世界文明进步成果的吸纳,更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韦建桦委员指出,中华传统文明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丰厚土壤和宝贵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安邦兴国思想,涉及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诸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先辈高尚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想、精神追求和道德操守,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社会的有益经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贡献。
连辑代表眼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文明沃土,也是今天我们提振精神、凝心聚力的重要支撑”。他认为,领导干部学好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提升修养、增长智慧、推动单位建设发展,也能树立榜样,在更大范围内激发更大潜能。
“今天我们党强调和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至少有三层深意: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作用;强化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功能;用文化的力量规约人心,从而成功地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李捷委员如是解析。他结合现实指出:“思想观念跟不上,治理能力待提升。这两者,都要靠政治智慧来解决。”
2、披沙沥金 用历史验证的智慧武装头脑
李捷委员有个习惯:定期浏览中纪委网站上的“清风文苑”专栏,里面的文章多自传统文化而来,精短营养,犹如清风扑面,涤荡心灵。
“至弱者至强,至弱者至刚”的辩证思想,注重“口碑”的自律自省精神,“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判断,崇尚和谐拒斥战争的“和文化”,“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务实精神……在李捷委员看来,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者比比皆是。
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哪些智慧最关乎宏旨?连辑代表如数家珍:“首先是团结的思想。古人有百川归海、志同道合、地利人和等说法,这对今天维护全党团结有重要启示。其次是反腐倡廉,显示了值得推崇的、崇廉尚洁的价值观。再比如‘民为邦本’的价值选择,显示出清晰的民本思想;最后,‘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五常思想,也包含着积极正面的因子。”
得益于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研读与思考,韦建桦委员总结出12对基本理念:民胞物与和天下大同,矢志报国和竭诚为民,为政以德和民为邦本,忧劳兴国和夙夜在公,任人唯贤和从谏如流,讲信修睦和修辞立诚,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和而不同和守正为心,居安思危和治于未乱,慎思明辨和身体力行,惟精惟一和允执厥中,革故鼎新和与时俱进,“这些对今天的治国理政也很有意义。”
韦建桦委员从中进一步总结出三个核心观点:以民为本,要求执政者认识到“人之命在元气,国之命在人心”“爱则民心顺,公则民心服”,从而力求“安民足用”;居安思危,掌握事物矛盾转化的辩证法,时刻警觉和防范问题,用防微杜渐赢得长治久安;勤政、廉政、善政,勤勉清廉、善于治理,用行动赢得广泛民心。他还介绍说,大量可资借鉴的为官之道,在南宋吕本中《官箴》、南宋真德秀《西山政训》、明代薛瑄《从政录》等书册中屡被强调,同样提点着今人。
3、创新转化 用中华民族精神财富化人育人
对传统文化,照搬照抄、拿来就用是行不通的。
“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但必须批判地继承。”连辑代表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传统文化融入理论创新之中,同时吸收国外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从而创造出属于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考量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放在人类思想文明的坐标系里分析、考察,既要看到其长处,也要看到其不足,然后发扬优长,补齐短板,这也是一种必要的‘结构性改革’。”李捷委员认为。
最科学的传承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多次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转化,怎样创新?
“要营造一种环境:对修身自律、积极提升自身素养的干部,应该褒奖;要坚持做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把转化与熏陶落细落小落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李捷委员指出。
“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韦建桦委员强调。
转化、创新,须从系统梳理、正确阐释入手,要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需要借助集体合力。基于此,韦建桦委员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新转化国家工程”。
“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界各学科著名专家联合攻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为纲要,把对应词语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演变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阐释清楚,做好意义转化与理论创新,进而编制读本、广泛宣传,让‘活’起来的传统文化走进机关、学校、工矿,走进最广泛的干部群众心里。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可以要求其深入系统学习,把其中的政治智慧领会好、运用好。”(记者
王斯敏 韩业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