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青年工作的“供给侧改革”——专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

2016-03-13 17:35:05 赵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晖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赵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是带着他的新书来参加全国两会的。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百炼成钢》,讲述了“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从设想到成型、从起步到成熟的历程。

“我经历了青年工作从1.0版本向2.0版本的进阶,直到眼下推动的3.0版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姚祖辉代表风趣地说,“这一演进过程可算是香港青年工作‘供给侧改革’的缩影。”

姚祖辉说,青年工作要从青年本身的所思所想出发,有的放矢地为他们的个人发展、事业规划,提供阶段性、针对性的引导帮助。“我把这叫做青年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与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人一样,姚祖辉对祖国内地的了解开始得很晚。“我们这代人,小学历史课不讲中国近代史,地理课本上新界以北就是一片空白。”他说,直到前往美国念书,有关内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返港接手家族生意,让姚祖辉第一次与内地有了实质接触。“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港商北上投资成为潮流,很多人从中获利良多。”他说,随着年岁增长,自己也开始像不少工商界人士一样投身香港青年工作,希望下一代同样能有“北望神州”的勇气和魄力。

“1.0版本是较为单纯的参观游览,虽然难免走马观花,但对从未到过内地的小朋友来说,弥足珍贵。”他回忆说,2007年组织“3000人游世界之窗”活动时发现,竟有一半团员没有回乡证,“这意味着他们从来没到过内地,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更加体会到推动交流的重要性”。

同在2007年,姚祖辉出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与年轻人有了更多交往。“我发现,很多人面临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的苦恼,又觉得香港空间狭窄、机会渺茫。”他说,资助一个内地实习计划的想法浮上心头。

由于生意关系,姚祖辉长年往返沪港两地。上海是他的籍贯地,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商业伙伴。从上海入手,他发起了“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先是香港大学,再逐渐加入岭南大学、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每年暑期,都有200名“幸运儿”获选,飞到上海进行6至8周的实习工作。

“这是青年工作的2.0版本。通过实习,全方位感受内地的就业环境、职场氛围,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姚祖辉介绍说,实习计划的合作伙伴遍布各行各业,有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有中国最大的红酒进口商,有港资地产金融巨头,也有内地科技新贵。

为了让香港实习生更好融入内地社会,姚祖辉特意邀请一众在沪定居的香港人士,抽空与实习生们“食食饭、倾倾解”(吃饭、聊天),及时调整、舒缓他们的不适应情绪。

稳步推进的“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正在逐渐显露成效。“我常常听到他们因为拥有内地实习经验顺利就业的消息。”姚祖辉笑着举例说,有一位念传媒专业的男生,参加实习计划时被派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从一线采访到后期剪辑学得很辛苦,毕业时到香港TVB(香港无线电视台)“见工”(找工作),对方对他的内地实习经历很感兴趣,确认“有学到真本事”后迅速递出了合约书。

“什么是青年工作的3.0版本呢?”姚祖辉说,就是帮助他们成功就业并尝试创业。

随着两地经济融合加深,香港企业摩拳擦掌发展内地市场,内地企业也加快了通过香港“走出去”的步伐。“这对香港年轻人来说是极好的机会,掌握英语、普通话和粤语的优势,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也都可得到充分展现。”姚祖辉说,“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由此拓展出新的职能——做好求职者和求贤者之间的“桥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影响下,香港年轻人的创业意愿也日益高涨。“可是,现在不少年轻人一说到创业就是开茶餐厅,眼界未免太浅。”姚祖辉认为,这是因为多数香港青年没能看到内地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潜力。

姚祖辉一直鼓励“后生仔”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闯荡,也多次组织香港年轻人实地考察创业公司、了解产业发展概况和国家宏观政策,工作量数倍于前,却仍乐此不疲。

“我有一个17岁的女儿和一对14岁的孖仔(双胞胎儿子)。也许是为人父母的缘故,我更加体会到跟年轻人打交道深有学问。”姚祖辉说,不必试图灌输什么,只要明白他们想要什么,就一定可以从他们的想法出发帮到他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