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雾霾:与过去决裂式的绿色重建特约
2016-03-11 15:18:06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这绝不意味着,大气质量的切实改善或蓝天白云天数的具体增加就不重要。雾霾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政策,是离不开政策成效考评和公众评价的,而它在当代中国、对于本届政府而言,更是具有一种超乎其本身的政治象征性重要性——同时在大众民生质量和生存权益的意义上,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新时期政治合法性的体现与提升。笔者想强调的是,这方面的一个最直接标尺或参照,就是国务院2013年9月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所谓的“大气十条”),其中明确规定了2012~2017年各主要区域的PM10和PM2.5削减目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着眼于上述目标,我们在2016年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空间还有很大,而且也远不是环保部一个部门的事情:比如,如何更加主动地利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来调整我国的经济产业与技术支撑结构,如何更进一步将环境治理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众教育与参与的作用,等等。尽管在笔者看来,届时一种更可能的情景是,政府政策指标的趋近甚至提前实现,但却仍难以满足广大民众的大气质量改善意愿和期待(比如,2015年前期的主要指标不断改善,却因为冬季的集中转差而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空气质量感受),果真如此,那将提供我们新一个时期的政治与政策努力的新起点。但前提是,我们必须经过今年的继续努力,确保201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北京市2015年的PM10和PM2.5数值分别为101.5微克/立方米和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分别下降了12.3%和6.2%,前者比1998年下降了46%,而后者比2013年下降了10%)。 |
相关阅读:
- [ 03-10]长三角迎来大风降温天 雾霾一扫而光
- [ 03-08]国平: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最重要的导向
- [ 03-04]李稻葵:中国经济最晚明年上半年可触底
- [ 03-04]军费、打虎、雾霾——三道“必答题”四考傅莹
- [ 03-01]李克强: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 [ 03-01]榕近期气温上蹿下跳 提醒:体弱人士要注意防范
- [ 02-24]北京打造五条通风廊道 雾霾会不会被吹向周边?
- [ 02-21]北京将打开5条一级通风廊道 向城市送风吹雾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