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影视评论·文艺观潮】
表达中国梦想 释放现实情怀
——近年来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漫评
现实主义作为从哲学演变而来的艺术批评术语,用于指导电视剧创作,就是要在处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时秉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谨慎智慧地反映时代生活,体现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当下,一批题材多样、类型各异、内容丰富的电视剧佳作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指引下,综合运用人物、故事等艺术元素,观照现实生活,为人民画像,为时代放歌。其中既有大气磅礴的家国情怀、革命史诗、英雄故事,也有微观细致的市井故事、邻里乡情、社会万象,将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梦想的“中国梦”讲述得温馨感人、生动活泼,接地气而不悬空,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展现了一个鲜活、真实、立体的中国形象。
在时间跨度中审度历史
现实主义创作的繁荣发展,首先可以体现在创作者对时空跨度的理解和掌控上。“现象级”大剧《平凡的世界》聚焦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家子弟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创作者将人物命运的起伏与社会时代的变迁交织在一起,引领观众思考普通人在历史进程中该如何面对现实压力、进行人生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课题。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将视角放在1976年至1984年的历史转折时期,生动塑造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在坚持历史脉络清晰和历史过程真实的基础上彰显艺术魅力。电视剧《老农民》所展现的时间跨越60年,作品重在书写农民的命运起伏、情感纠葛和精神成长,堪称当代农村农民的一部现实主义史诗。聚焦男女主人公几十年婚姻生活的电视剧《父母爱情》通过二人不断磨合、共同成长的漫长过程,阐述创作者对婚姻的反思和生活的认识,既有伦理深度又有艺术锐度。这些既有跨度也有深度的厚重之作在记录历史足迹、反映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凸显史诗气质和文化底蕴,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堪称近年来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收获。
此外,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的《温州两家人》、再现南方农村变迁历程的《油菜花香》、聚焦改革开放30年北京普通家庭悲欢离合的《岁月如金》……一些现实主义作品紧扣时代的发展脉搏,对社会变迁中现实生活的大体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精准把握,进而传播正能量、构建主流价值观,使现实主义创作实现了由“小时代”到“大时代”的转变,体现了电视剧创作者的文化担当。
在现实观照中融入激情
推进现实题材创作始终是政府倡导的发力点和市场关注的热点。在这两方共同发力之下,近几年现实题材创作用艺术的眼光对社会涌现的热点话题进行加工,在保持现实主义锐度的同时融入情感的温度,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艺术形式,或是思想内涵等领域,都有所拓展。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虽然采取轻喜剧形式,却摒弃了为搞笑而搞笑、不惜把农民低俗化的做法。创作者深入农村生活的肌理,揭示留守群体、“空心村”、农村基层自治等现实矛盾,引发人们对农民生存现状和农村发展道路的思考。还有反映东北老工业基地历经沧桑浴火重生历程的《大道上》,反映城市拆迁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青果巷》,探讨贫困地区怎样走上健康致富道路的《正午时光》等,这些现实题材“良心剧”体察民情,承接地气,敢于直面现实矛盾,又能够运用艺术的智慧疏解观众情绪,引领人们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获得观众和专家好评。
以往一些家庭剧和行业剧挂着探讨某个社会问题的羊头,表现婚外情、家斗等负面内容,一窝蜂地展示各种矛盾冲突,使荧屏充斥着一股戾气,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近年来,在现实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家庭剧和行业剧创作持续发力,使这一不良风气得以强力扭转。《媳妇的美好时代》虽然聚焦普通家庭的酸甜苦辣,却不凸显家庭矛盾,而是用幽默笔触讲述中国媳妇如何运用生活智慧解决家庭矛盾的故事,不仅引起中国观众的心理共鸣,还获得非洲观众的热烈欢迎。《嘿,老头!》和《老有所依》以电视剧的形式把养老这一社会严峻话题汇聚成反映社会现实的公共文本,展现典型人物的生活现状,表达时代众生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对人心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产生积极作用。还有《虎妈猫爸》《好大一个家》等,也实现了从专注展现“小家”矛盾向兼顾探讨“大家”问题的转变,以温暖题旨体现主流价值。而《产科医生》《青年医生》《离婚律师》《金牌律师》等作品摆脱了以往行业剧创作过多描写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的俗套,对法律、医疗等行业风貌进行立体勾勒,对职业精神和行业伦理进行深入探讨和渗透教化,彰显现实温度和人文情怀,从众多现实主义创作中脱颖而出。
在艺术探索中拓展题材
在对艺术和思想进行深度开掘的同时,现实主义创作对题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也从未停止。比如,《原乡》首次聚焦台湾老兵与大陆亲人之间的故事,站在两岸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情感故事,展现“故土热,亲情亲”的主题。首部国安题材电视剧《于无声处》展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国安人员对国家的忠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国家审计》从审计角度切入反腐问题,《草帽警察》聚焦合同制“草帽警察”的成长故事,《湄公河大案》在再现真实大案过程中彰显人性魅力……从国计民生到凡人小事,电视剧将现实主义的触角伸入到很多以往艺术没有抵达的领域。
抗战剧和军旅剧对历史及当下的讲述,在一定程度上关涉对国家意识形态及民族文化心理的把控。在这里,战争不仅仅是作为历史过程或历史知识存在着,而是与当代生活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抗战神剧和军旅偶像剧遭到诟病,说明抗战剧和军旅剧要在创作上实现突破,还是应该保持严肃的创作态度,更多地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开辟新视角,挖掘新内容,为时代主旋律的传播创造更加宽广的空间。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开拓性地对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的不朽历程进行全景式描写,成功塑造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抗联英雄群像。电视剧《太行山上》讲述了八路军129师在邯郸战斗生活的6年时间里所缔造的“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为这段历史填补了影像上空白。比起战争题材,和平时期的军人价值如何体现始终是军旅剧创作的难题。《舰在亚丁湾》第一次将视角对准人民海军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期间与海盗对抗博弈的故事,以此表现中国军人的大智大勇、运筹帷幄,为和平年代的现实主义军旅剧创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现实总处在变动当中,所以现实主义创作面临着价值判断难,开掘真正具有现实温度、时代高度和思想深度的主题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观赏需求难等挑战。因此,现实主义创作如何在现代化的洗礼和时代变迁的淬炼中,保持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展现民族精神历程,记录社会生活脉搏,引领大众文化心理,成为摆在新一代中国电视剧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范咏戈 作者为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