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两会基层代表:打量农村不能“睁一眼闭一眼”

2016-03-10 07:07:11 涂洪长、冯雷、张莺、胡星 段续、郑良、潘德鑫、娄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春节假期,借由各种“回乡记”“回乡偶书”在网络空间的流传,关于“农村怎么了”和“农村向哪里去”的讨论再度引人注目。两会上,农村话题也引起广大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乡村基层代表们的热议。谈变化、找问题、谋未来……他们带着深情与智慧为“绿色原野”的发展建言献策。

“衰败”的回乡记概括不了农村的旧貌新颜

“贫穷、落后、衰败、凋敝、污染加剧、礼崩乐坏……”在春节假期集中爆发的各种“回乡记”里,这些消极的词汇常常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标签,并引发激烈争议。不过,在后来的追访中,这些“神来之笔”大多都露出了形形色色的“马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粉刷工陈雪萍在外打工20多年,每年都会回到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孙庙村的家中住上一段时间。她说:“我关注到了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回乡记’,不少描述言过其实,甚至子虚乌有。”

提起一些网帖中描绘的种种农村“衰败”景象,陈雪萍很不赞同:“农村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小桥流水、田园牧歌,当前农村的发展变化非常大,各地各村的情况也很复杂,怎能用‘衰败’来概括农村的旧貌新颜?”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说,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大城市病”一样,农村的发展变化,肯定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和不足,关键是要看到主流和趋势,打量农村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片面放大悲观消极的情绪。

对于农村存在的各种新老问题和烦忧,记者采访的乡村基层代表们并不回避,他们认为这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些难题,而且许多地方正在积极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说,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年轻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完善各项奖励、激励、优惠措施,能够把乡土人才和致富能人多留在农村,增添农村的活力和发展后劲。

“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土里刨食到洗脚进城、从告别贫困到稳步增收、从边远落后到共享发展成果……来自乡村和基层的代表们说起农村、农民的发展变化,“获得感”成为他们嘴中的高频词。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党支部书记阮爱兴虽只有四十岁出头,作为京族聚居区的一名致富带头人,阮爱兴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村支书经历。

江平镇位于中越边境的海边,这里生活着8000多名京族群众。海上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江平的老百姓正演绎着“向海而兴”的新传奇。

“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有13000多元,高于广西平均水平。”阮爱兴说,“单是巫头就有40多家海蜇加工厂,还有3000亩的海水养殖,主要养南美白对虾,市场行情很好。”

因为在1998年率先进行“分山到户,联户经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洪田村被誉为中国林改的“小岗村”。邓文山代表告诉记者,洪田是典型的“靠山吃山”的林业主导区,得益于林改释放出的生产力,现在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村集体收入最高时一年超过100万元。

邓文山说,现在林区里都流行“树定根、山定权、人定心”的说法,除了卖木材收入所得,林权流转和林权证抵押贷款也盘活了村民的现金收入,村民的种树养林热情空前高涨。村集体有钱了,村里自来水、路灯等问题也得到解决,老人养老、孩子上大学都有村财政补贴。

“整个国家在发展,农村也没有掉队;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农村最大的变化。”陈雪萍代表说。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最知道”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农表述也成为基层代表们热议的内容,怎样对接和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的“顶层设计”,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阳已经担任了20年的村支书,今年他把自己的履职关注点之一放在了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上。

他说,由于种粮经济效益低,目前流转土地“非粮”比例日益加重,背离了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宗旨,“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农民。”

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是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翁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钟雪玲最为关注的话题。钟雪玲是畲族人,她说,扶贫脱贫一定要按照“精准化”的要求,要找到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真正调动贫困户能动性的路子,发展扶贫产业不能搞“一刀切”,而要“一招新”,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因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才知道”。

花全对此也深有感触,王岗村虽然没有丰富的矿产,但有独具风情的布依族饮食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依靠玉米、水稻种植的王岗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转型之路:组织部分村民发展以布依族杀猪饭和庖汤为招牌的农家乐、发展以草莓种植为主的绿色田园区。

花全说,现在许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开始返村吃上了“旅游饭”。这说明只有产业选对了,老百姓才愿意真心实意跟着你干,才能真正实现民富村强。相反,如果产业不对路,政府给再多的政策、资金,老百姓也不一定买账。(记者涂洪长、冯雷、张莺、胡星 参与记者段续、郑良、潘德鑫、娄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