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3月7日电题:破解兰州牛肉面“蹲着吃”的尴尬——“供给侧改革”的牛肉面样本 新华社记者聂建江、白丽萍 由于过去大多数牛肉面馆经营环境较差、产品和服务单一,“蹲在门口吃面”曾经是兰州牛肉面特有的风景。近两年来人们却发现,一批批装修雅致、价格低廉、文化气息浓厚的牛肉面馆悄然涌现,并快速向全国推进。从破解“蹲着吃面”带来的改革命题开始,诸多市场要素参与,拉开了牛肉面的“供给侧改革”序幕。 “街边小店”华丽转身 每天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兰州市永昌路的“阿拉兰牛肉面”馆一直都坐满了顾客。这家店面与传统牛肉面馆截然不同:店内装修雅致,整齐有序,地面一尘不染,工作人员彬彬有礼,除了牛肉面,还有灰豆子、酿皮等其他小吃和软儿梨、杏皮水等绿色饮料。每逢周末,这里还有兰州方言相声演出。这家面馆每天可以卖出1800多碗面,顾客可以在这里用餐,也可以会友、休闲。 这样“高大上”的牛肉面餐馆在兰州已经不是新鲜事,近两年,在兰州市的大街小巷,一批“新牛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楼风格”、“咖啡馆风格”、“乡村风格”、“工厂风格”的牛肉面馆让人倍感新鲜。用餐环境越来越好、产品供应越来越多元,价格依然保持一碗面7元的水平。 牛肉面是兰州的特色饮食,也曾是典型的“过日子经济”:开店卖面为了赚钱生活,吃牛肉面也是为了填饱肚子。几年前,很多牛肉面餐馆依然是“夫妻店”、“父子店”,店面小、环境不佳,“蹲在门口吃面”、“排长队吃面”曾经是兰州牛肉面行业特有的景象。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提高,牛肉面一度陷入“美味绝伦但拿不出手”的尴尬境地。一些市民说,因为档次比较低,以前家里来了重要客人都不好意思请去吃街边店的牛肉面,一些高档酒店也乘机把牛肉面卖到了几十块钱一碗的高价。 “蹲着吃面”是一道风景,业内人士却从中发现了行业发展的困境。“这是典型的供给侧问题。”兰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绍荣说,消费者有较高的消费需求,但消费供给却长期在低端徘徊。 传统产业吸引“新经济元素” 兰州市内牛肉面馆的总量长期保持在1600家,业内的分析认为,数量稳定充足,但能够提供良好就餐环境、丰富产品和优质服务的“质量供给”严重短缺,不能抓紧市场需求实施升级换代,兰州牛肉面永远只能“过日子”,不能成产业。 行业有改革共识,环境有改革利好:近年来,餐饮行业遭遇重大调整,高档餐饮企业无力维系,中低端餐饮迎来春天;创业创新政策使一批青年人投向牛肉面行业,带来新鲜血液;新技术把牛肉面从实体店搬到了互联网上……看似波澜不惊的牛肉面行业正在吸引资金、人才、创意、云计算、互联网等诸多“新经济元素”。 2014年秋天,计算机专业博士后邓毓博辞去了兰州大学教师的工作,创办互联网牛肉面品牌“牛大坊”,5人的初创团队中有2名博士后、1名博士和2名硕士。2015年他的“网络牛肉面”卖出20万份,他的计划是用“云供应链”整合牛肉面产业各个环节,让兰州牛肉面开遍全国,甚至开到国外,比肩肯德基等“洋快餐”。 高档餐饮企业的资金、人才等要素也在流向牛肉面行业。“云峰餐饮”曾是兰州市一家高档餐饮企业,2014年,这家企业开始转型,重新配置资金、人才,开起了兰州市面积最大的牛肉面馆,企业负责人冯慧介绍说,2015年牛肉面的收入已经占到企业总收入的4成。 一些牛肉面企业在本土完成升级,向外快速扩张。统计显示,5年前,全国的兰州牛肉面馆仅有几千家,如今国内的标准化兰州牛肉面馆已经达到2.6万家。部分企业瞅准“一带一路”构想带来的商机,已经走出国门,把牛肉面馆开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兰州市商务局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兰州市的牛肉面餐饮企业已达到1200多家,年营业额20多亿元。小小一碗面,蕴藏无限潜力。 “千亿大产业”呼之欲出 “看是一碗面,实则一条链,上游是面粉、牛肉、蔬菜、调料等原料生产,中游是产品加工销售,下游是服务和衍生产品,把牛肉面做上去,一个大产业拿下来。”兰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绍荣说。 据兰州市牛肉面协会介绍,牛肉面馆要提质改造,牛肉面的上下游各个链条同样要跟得上:原料要保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要满足市场的新需要,餐厨具要保证效率、卫生。 牛肉面的全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正在推进:在甘肃武威市、甘谷县等地,一批围绕着牛肉面进行优质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粉加工的产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牛肉面餐厨具加工改造也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兰州市的职业院校近几年已累计完成13万人次的高级技能和管理人员培训,并输送到全国;牛肉面与文化娱乐结合也正在开花结果,以牛肉面为基础的纪录片、微电影、动漫创作的企业各显神通。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兰州牛肉面产业链各个环节升级改造的加快,不仅让兰州牛肉面变得“高大上”,也让一个“千亿大产业”呼之欲出。 |
相关阅读:
- [ 03-07]深圳健安医院推行医疗“供给侧”改革惠民生
- [ 03-07]韩长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恢复国人对民族乳业的信心
- [ 03-07]供给侧改革政策助力民营企业更有获得感
- [ 03-07]供给侧改革是主线 经济绝不会“硬着陆”
- [ 03-07]人大代表吁以教育供给侧改革治理天价学区房等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