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争了几个月的供给侧 报告给出了答案

2016-03-07 16:56:48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第三点“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主要是要解决发展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问题。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问题相关联。中国目前产能过剩,但中高端产品又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创新不够造成的。关于发展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学界与政界已经谈得很多,这里也无需再重复。

我在这里只想强调一点,这就是发展创新的社会环境问题。中国在中高端产品的开发上之所以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并不是中国企业缺乏创新能力,而是因为社会并未给创新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指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社会的法制意识。

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的大量投入,如果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得不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创新者的投入就无法得到相应回报,这就很难鼓励众多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开发创新。当企业觉得山寨比创新更能获利的时候,就很难再有动力去创新。中国要真正解决发展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问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把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实到实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希望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到:6.5%-7%的增长区间主要是”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对接下来的就业形势,您怎么看?

寒竹:对于中国社会未来的就业问题,应当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中国的总体就业形势基本健康。根据这次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的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众所周知,服务业(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通常是第二产业的2倍到3倍。中国服务业的迅速增长对社会就业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根据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的数据,2015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是1312万人,超过政府的预期。

但另一方面,未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却并不乐观,政府需要在经济结构的规划和调整上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防止出现过度的偏差。这里仅谈两点。

第一,把握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总体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从粗放式增长向追求高质量的集约式增长转变,从数量的增长走向质量的增长,GDP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经济发展指标。但是,中国是一个将近14亿的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保持中高速的发展对社会的充分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发展结构的调整问题上,中国社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所谓“GDP不再重要”、“发展速度不再重要”的说法不仅片面,而且对社会极为有害。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一定要掌握好平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让人感到欣慰。

第二,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各级政府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的方向是对的,但政府应当鼓励大学生在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中创业,而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和互联网上创业。

近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电商的过度发展对服务业中的实体店客观上造成了很大冲击。相对于实体零售店,电商需要的劳务人员要少很多,而且影响的相关行业也不少,这会对未来的就业市场会造成相当冲击。

近年来,中国零售实体店出现了关闭潮,万达百货全国50个店关门,佐丹奴关店190间,波司登关店1357间,百丽关店167间。与零售实体店相比,互联网线上店销售每年的销量都在翻倍,市场占比也在以两位数增长。当然,零售实体店萎缩的原因很多,并不都是互联网上的电商所导致。但中国的实体店怎样在电商的冲击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就业市场有可能会遭遇困境。

由于发展的差距,中国的中小城镇和农村相对落后,一些地区甚至非常落后。从理论上讲,落后同时也意味着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大学生如果到这些地区创业更容易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让中小城镇和农村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仅仅靠市场的机制是不够的,政府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制定一些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落后地区创业的政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