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部长通道十年:从拽住谈到习惯讲 从听安排到主动说

2016-03-05 07:10:14 提问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孙靖  
分享到:

走过10多年历史,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两会“部长通道”越来越受关注。

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这里意犹未尽,入场时答过问题,散场时还跟记者约定下次再答;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虽然感到身体不适,仍坚持回答记者提问;

时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每次到最后都会问,还有问题要问我吗……

从最初的围追堵截,到如今的规范顺畅,“部长通道”成为每年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新闻高地。各部委负责人在这里发布权威信息、直面社会关切,密集的提问、实在的回答,勾勒出一个官民互通的生动平台。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中如此多的重量级官员,在如此多的媒体面前亮相,这是其他新闻发布形式很难做到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认为,“部长通道”赋予严肃庄重的两会新闻报道生动鲜活的面貌,传达出一种贴近感,为重大信息、热点问题向公众的传播构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场域。

既能面对面 又不人贴人

“部长通道”抓新闻,从自发形成到规范有序

3月3日下午2时半,离全国政协会议开幕还有半小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聚集的几十名记者爆发出一阵呼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在“部长通道”第一个应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所谓“部长通道”,是一条从北门通向会场的过道,短短不过100米。因为是部长们的“必经之路”,在这里“围追堵截”,成了各路记者心照不宣的秘密。

现场拉起一条长长的红线,一块蓝色牌子写着“共同维护秩序,请勿越线采访”。在部长即将接受采访的区域安置了发言台,发言台正面上方,细心地规划出一排格子,架满了各路媒体的话筒。5层的摄影架上,也站满记者。摄影架铺着天蓝色绒布,踩上去安静无声。

黄部长侃侃而谈。记者们有的开动摄影摄像设备,有的快速敲击键盘,还有不少人用手机将现场视频实时传回总部。黄部长之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来到台前,就热门教育话题与记者交流了约20分钟。

对部长们的坦诚回答,记者们赞许有加,纷纷向后方编辑“交差”。也有记者惋惜,刚才放走了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据人大会议新闻中心一位资深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在“部长通道”抓新闻的历史,已经有十几年。最初是一拥而上,甚至对部长拽衣服、拉胳膊等,容易出现秩序混乱和安全隐患,甚至还发生过一些小小“事故”。

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高级官员通过媒体与老百姓互动的好机会,如因为秩序问题而取消,是“因噎废食”。为此,他们特意在设施上进行了一些改善,设置采访台,安放扩音设备,拉起隔离绳,让记者和部长既能“面对面”,又不会“人贴人”。

提问无限制 回答有干货

问题都特别尖锐,对部长们是很大考验

短短100米的“部长通道”,见证过不少重大新闻发布。比如,2014年,马航失联事件发生,举国上下关注,时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这里第一次回应了记者提问。

为了帮助记者抓住宝贵的采访机会,工作人员也费心费力。李家祥经过“部长通道”时,恰好有另外一位部长在接受采访。见李家祥要往会议厅走去,一位新闻中心现场负责人赶忙上前与他交谈,让李家祥停下脚步,为记者采访赢得了时间。

这位工作人员事后回忆:“我知道,记者们都在等待李家祥回应马航事件,全国的公众也都希望能听到权威声音。”

记者们在这里抛出的问题,特别“接地气”。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在这里被问:“过年发红包,要不要交税?”在3日下午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买几十万元一平方米的学区房,您觉得值不值?”

一位长期在北大厅为记者会服务的工作人员说,比起新闻发布会,记者们在这里的问题都特别尖锐,对部长们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部长们非常乐意迎接记者的挑战。杨传堂部长如一次没有回答完,都会跟记者约定下次再答。李家祥局长每次到最后都不忘问,还有问题要问我吗?只要是职责范围内,他有问必答,不对问题作任何限制。

工作人员回忆起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有次姜大明部长身体不适,但记者采访愿望很迫切。为此,姜部长抱病来到“部长通道”,就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等热点问题,与记者互动。还有一位部长,想与记者有较深入的互动,但又怕耽误其他部长接受采访,在会议开始前40分钟就到达大会堂。

其实,每次开会前,工作人员都会与各部委提前沟通,询问部长是否接受采访、什么时间合适。工作人员介绍,只要记者有需求,部长一般都会同意。

有专家指出,“部长通道”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高级官员们用较短的时间,把记者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也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现在,部长们已经习惯了在这里接受采访,主动借这个机会,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从“我要问” 到“我要说”

在这里发布信息,影响力有时比部委发布会还大

香港文汇报记者彭凯雷已经连续十几年在大会堂北大厅蹲守,向部长发问。“目前这种形式,提供了官员与媒体互动的最佳平台。”他建议多设几个采访台,给部长多一些机会,也让记者们各取所需。

“半小时之内采访到5位部长,其它时候绝对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一位记者说,这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新闻富矿”。按照惯例,入场时会有四五位部长来此接受采访,退场时再有一到两位部长应邀而来。

据大会新闻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两会开幕前,已经有七八位部长委托部门的新闻办主任与大会新闻中心沟通,了解媒体采访需求。他认为,从记者“我要问”,到部长“我要说”,体现出的是官员与媒体的互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顺畅。

经过十几年的成长,“部长通道”已经演化为一个强势传播平台。一些部委发现,在“部长通道”发布权威信息,影响力有时候比部委发布会还大。有部长开始主动借助这个平台发布新闻,消除社会误解。

比如,去年姜大明部长就在这里澄清了社会上关于两证合一的一些误解。采访时间不长,“含金量”却很高,媒体充分报道后,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这里直面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体现出部长的开放和沟通意识”,一位在新闻中心工作多年的负责人评价。

福建南平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宝金代表认为,“部长通道”反映出国家信息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从政务政策公开,到思路理念、决策过程公开,这都有利于基层及时了解国家层面的动态,进而提前谋划,让政策更好落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