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中国区域发展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产业转移

2016-03-04 19:23:07 胡星 潘德鑫 张钟凯 张玉洁 商意盈 岳德亮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海燕 孙靖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中国区域发展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产业转移

新华社记者

在全国劳务输出转移示范县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一批曾经在沿海从事吉他生产的打工者,带着资金、技术回到家乡创业。当地的吉他产业园,在中国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已经初具规模。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传玖在广州的吉他厂打工7年,并创建了自己的吉他厂。2013年,他将企业迁回正安县。他说:“沿海的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窄,而家乡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沿海部分处境艰难的产业在这里还有很大发展前景。”

郑传玖的企业现在有两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年产80万把吉他,年产值达到2亿元。在整个产业园,已经有7家吉他企业从沿海迁来,产品远销巴西、美国、日本等国家。

年产值30多亿元的深圳百纳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落户贵州六盘水市钟山经济开发区。在春节后的首场招聘会上,该企业就给当地带来了“招聘474人”的“大礼包”,月薪1600元到1万元不等,吸引不少返乡农民工的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说,六盘水长期以开发地下煤炭资源为主,但当前形势下,发展新兴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六盘水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中,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科技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李再勇希望,发达地区的企业能积极参与到六盘水农业产业、融资平台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为推动六盘水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在西部一些基层干部看来,东部最想转移出的是纺织、制鞋、灯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来看,这些产业转移后主要作用是解决就业,对转型升级的意义不大。但长期来看,会对西部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商业意识带来积极影响。

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认为,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西部省份可依托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大力推动东中部地区能源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外向型产业项目转移,带动各区域经济板块优势互补。

针对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速度不平衡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建议,应高度重视生产要素“东南飞”现象,加大区域发展统筹协调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梅兴保在提案中指出,虽然中国经济整体上转型加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值得重视,东南沿海和东北、西北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速度具有较大差异,存在劳动力、资金、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向东南加速集聚的现象。

他建议,政府应更多地将第二产业的项目安排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东北和中西部转移,避免东南沿海过多挤占内地生产要素资源,同时尽快将东南沿海地区率先试行的自贸区政策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复制推行。

梅兴保呼吁,东南沿海地区加强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合作,引导生产要素有序、双向、合理、有偿流动。财税、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对地区之间发展差异和不平衡问题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加大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仍有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建议,应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及营造宽松营商环境,加快东部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县城工作,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并就近实现城镇就业。

他说,新型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人的城镇化即稳定就业是关键。

宗庆后建议,顺利实现产业转移,需要通过一定的财政、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以及打造低成本、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鼓励东部合适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县镇发展,促进区域梯度、联动、协调发展,带动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和贫困地区致富。(记者胡星 潘德鑫 张钟凯 张玉洁 商意盈 岳德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