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云儿 从2015年到猴年初春,“网红”成了最风光的“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新经济物种”,“网红经济”大行其道。 朋友圈里卖面膜,公众号里写软文,直播化妆求网友打赏……这些网红的生财之道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有消息称,依靠短视频大热的网红papi酱已和Angelababy经纪人签约,成功打入娱乐圈,拍电影、做“女版黄渤”或成为这位网红今后的发展道路。尽管不是所有网红都能像papi酱一样进军娱乐圈,但多数网红仍可以通过多种盈利模式,将粉丝变现,国内网红的平均月收入已超两万元。网红火了,背后更有值得玩味的生意经。 怎么当网红:靠颜值更靠看点 长得漂亮才能当网红吗?至少从数据上看,漂亮脸蛋和傲人身材确实是跻身网红的一大优势。根据青岛微创新营销公司与社群领袖联盟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显示,82.5%的网红都是美女,且其中89%的网红表示自己是单身状态。早期网红如奶茶妹妹、南笙、呛口小辣椒,都是因为出众的外貌吸引了大批网友的注意。 网红经济是注意力经济,长得漂亮能够先声夺人,引发人们的关注。9.1%的网红承认自己进行过微整形,锥子脸、欧式双眼皮、大长腿也几乎成为网红的“标配”。 颜值低,靠才华来聚拢粉丝,也是成为网红的另一道路。这些网红利用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优势,为网友提供或实用或有趣的内容,也能赢得大量拥趸。 如果既没才华,颜值又低,那么做到“好玩”“有看点”,也能吸引眼球。papi酱的视频并没有什么特别丰富深刻的内容,制作也毫无技术含量,但紧跟当前热点话题、能引发年轻网友共鸣的吐槽、夸张有喜感的表演,让观众在几分钟内笑得前仰后合,满足大家的娱乐需求。 网红生意经:背后有条经济链 当网红完成粉丝的“原始积累”,如何利用人气盈利这个问题,摆在了眼前。网红背后的生意经到底是什么? 根据网红经济白皮书,中国的网红人数超过100万,其中作品创作网红占11.6%,视频直播网红占35.9%,新闻事件网红占18.2%,自媒体网红占27.3%,其他类网红占7%。 开网店卖产品,将广大粉丝转化为购买力,是网红的一大盈利模式。早期网红又被称为“淘女郎”,是因为每个网红的背后,几乎都有一家销量火热的淘宝店铺。网红店主把自己的自拍、服装搭配等照片或视频放在社交平台上,凭借高颜值吸引大量粉丝,进而将流量引向淘宝店铺,实现人气变现。据悉,目前淘宝上已经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 王思聪绯闻女友朱宸慧,大三开始就和同学一起在淘宝创办“钱夫人”女装店,亲自担任模特。据淘宝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2015年,“钱夫人”到8月止,有评价的成交单多达87万笔,所售产品平均客单价约为220至240元。也就是说,这家店的销售额至少超过2亿元。淘宝相关负责人透露,“2015年她净赚1.5亿元没有问题。” 通过广告实现盈利,则是许多写手类网红的变现手段。石榴婆的公众号推送里,即使明明白白写了“推广”二字,阅读量也能轻松过10万,知乎的大V发一条广告也能有几万元收入。 网红背后的生意链条,简单说就是依靠一个“前端”吸引粉丝,维持黏度,一个背后的运营机构贩卖生活方式,将流量变现。网红经济是一种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是注意力资源与实体经济产生的化学反应。 网红带来啥:别做冤大头粉丝 网红经济契合了部分用户消费心理的需求,但还能给网民带来什么? 网红经济的出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直接联系。80后、90后对美的追求、对高质量生活方式的追求,都让他们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光鲜亮丽的网红。不论是时尚、健身、美食还是旅行,网红传播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网友关注网红的一举一动,进而开始模仿网红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当然包括他们的消费选择。网友追看网红晒的照片,购买网红同款的裙子,是他们对于网红所展示出来的生活的向往。根据白皮书,10%的网民为网红花过钱,这部分网民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不过,网友也要小心避免当冤大头粉丝。网红淘宝店质量低劣的服装,微博网红出售的“三无”面膜,都让许多粉丝大呼上当。知乎大V童谣的诈骗案还没过去,最近又有一位大V“凤红邪”在其微信公众号内晒出自己患气胸住院的照片,让粉丝“有余钱的就给我打点儿”。许多网友直接表示这就是骗钱,并认为凤红邪的行为违反了微信赞赏使用协议的行为。 |
相关阅读:
- [ 02-26]网红 一场平民化的网络狂欢
- [ 02-26]“网红”满足了底层年轻人的内心向往
- [ 02-26]除了“网红”,还有什么能够崇拜
- [ 02-26]网红女教师又晒健身照 身材纤细性感十足
- [ 02-23]网红女校长既要“语惊”更要“事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