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贵州民族村寨“火”之殇

2016-02-23 19:41:30 张一凡 张伟 蒲文思 黄蕾瑾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贵州民族村寨“火”之殇

  图为贵州剑河县温泉村灾后场景。 张伟 摄

中新网剑河2月23日电 题:贵州民族村寨“火”之殇

记者 张一凡 张伟 蒲文思 黄蕾瑾

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精巧的民族建筑等被世人所关注。

依山而建、层峦叠嶂的木质传统苗族吊脚楼让游客赞叹的同时,也成为贵州民众心头的揪心事。

在贵州,有30户以上、50户以上大小不等的连片木质村寨4000余个,更有400多个木质传统村落已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众多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里的建筑绝大多数为木质结构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耐火等级低,居住密集无间距、无防火分隔,着火危险指数极高。

采访中,记者曾多次听到过“全国农村火灾看贵州,贵州农村火灾看黔东南”的民间说法,即是指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存在着大量由连片木质结构房屋组成的村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出现“火烧连营”的后果,这也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而村寨里防火更是层层防患:村里建立了义务消防队,由村支书担任队长,下设破拆、扑火等四个组;村中建立鸣锣喊寨制度,每天都有人鸣锣喊寨。

2月20日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温泉村,一把大火又烧去了60余栋民房,约有120人受灾。

截至目前,官方仍在核实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温泉村最先起火房屋的主人已被警方控制。

温泉村地处剑河县岑松镇,因村附近有多处温泉得名,该村共有589户2000余人,村民散居在7个自然寨中,欧、刘、张、田等为主要姓氏,发生寨火的地方是当地的“上寨”。村寨位于山坡上,山势较为陡峭,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当地民众居住较为密集。此次火灾损失不大的原因是,近年来,随着温泉资源的开发,原居住在内寨的部分群众已移民搬迁。

贵州部分少数民族自古形成的居住习惯是造成火灾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副县长龙国金告诉记者:“当地的居住地,历史以来都是成片的木质结构;当时由于条件限制,建设时,消防的隔离、规划,当时是没有考虑的;再加上木房建成的时间久了,房屋风化过后,极易造成火灾事故。”

这一观点当地民众也颇为认同,温泉村受灾村民刘军里告诉记者:“房屋多是木质结构,而且密集,加上风一吹火就起来了。”

农村消防工作是贵州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剑河县政府对温泉村消防工作投入了不少精力,单从设施方面看,在剑河全县都算是比较好的。在火灾现场,消防水管、消防水池、消防栓等设施一应具全。甚至温泉村建立了义务消防队,每天还有人鸣锣提示预防火灾,定期入户排查火灾隐患。

但据多名参与救援的民众反映,消防设施未发挥真正的作用,起火时消防栓内并未放出水来。

据了解,温泉村昔日也曾发生火灾,但在众人合力扑救下未造成重大损失。65岁的老人田五告诉记者:“以前寨子里人多,一下子就能扑灭火灾。现在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

如今的“上寨”已成“空心村”。岑松镇镇长欧光远告诉记者:“被烧毁的60栋房屋中,有30栋是已经移民搬迁的空房。”

记者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受灾的灾民家中都要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多人为了省钱春节并未回家过年。76岁方布金老人的儿子欧生桥听说家中发生了火灾,才匆忙和妻子、儿子从广东赶回老家。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贵州民族村寨里的用电急剧增加。家用电器的增多也成为消防安全隐患之一。

剑河县副县长龙国金说,我们现在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用电量增加了,都是大功率的电器,容易引发事故。“温泉村在2009年我们就实行了电改,2010年我们重新对原来的消防管网重新改造了,但是,因为我们这个木质结构木房和我们现在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跟消防安全极不相称,所以就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黔东南消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发生的火灾分析发现,因日常生活不慎引发的火灾占23.6%,因电器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的占17.3%,一半以上的火灾引燃点在厨房、火塘。

贵州上下也积极探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近年来,贵州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措施,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对全省4229个连片木质村寨实施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六改”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火灾的防范治理。

谈及未来的规划,龙国金说,当地政府正积极通过寨改,在保护传统村落元素上实行改造。

对于温泉村未来的规划,欧光远表示,除了在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农房统保等方面工作要积极推进外,温泉村还将搞好村寨的建设规划,这是防止农村火灾的关键。“我们在规划上强调要有消防通道,拉开消防距离,从根本上解决咱们苗寨的防火安全。”(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