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 抒写最动人的收获

2016-02-22 10:32:43 颜维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与道德模范同行 心大境高

光明网 郑晋鸣

去年春节前,我慕名来到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采访。因为听说这里没有一个老人愿意回家过年,鳏寡孤独且不说,就连二十多名有儿有女的老人都不愿离开。他们说,与院长李银江过年才叫过年。于是我写了通讯《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今年除夕,我又悄悄来到桂五敬老院,得知61位老人仍没有一个愿意回家过年,他们说,敬老院就是我们的家,李银江就是我们的孝子。第一次来时,李银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这一次来,他虽已是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但一颗孝老敬老的赤子之心依旧如故。这让我顿生敬佩。

李银江对老人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深沉的爱。“范大爷,您该洗脚了!”刚见到李银江时,他正捧着五保老人范广忠的脚,闻到老人的脚有异味儿,便端来水盆为老人洗脚。李银江说,抱着老人的头脚闻味道是他的一项日常工作。“老人身上有味儿,是我的疏忽!”在这个汉子眼里,敬老院不只限于让老人们吃饱穿暖,更要关注每个细节。他对孝道的坚守和传承,像沙砾般细碎,却是一剂社会道德良药。

在李银江身上,尽孝早已超越了血缘和职责,他总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对老人尽孝,就是对社会尽责,对党和人民尽忠。”我写过无数像李银江这样的凡人善举,他们平凡的人生传递着道德的高度和人性的深度,与他们同行,让我心大境高,也让我更加真切感受到手中的笔分量有多重。

采访完李银江,告别敬老院,除夕的夜空被璀璨的烟花点亮,厨房飘来的年夜饭香也越来越浓。在孩子眼中,李银江是老人,在老人眼中,他又是孩子,他把61位老人的家作为终身的家。此时,我也要回家陪82岁的老母亲过年了,可转念一想,和李银江的“大孝”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在李银江心中,敬老院这个“大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大家”好了,“小家”的日子才能好。

找方向 找自己 找脚下的路

光明网 颜维琦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我走到了中国的最北端漠河。从定下春节去漠河行程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期待了。生活在南方的人大约都会对北方的寒冷有些向往。生活在此处的人们大约都会对远方的彼处怀着憧憬。漠河,中国最北端,冬季极寒之地,似乎能满足所有这些想象。

绿皮火车缓慢地穿过夜色,把大兴安岭的密林、深雪和村庄留在身后。在漠河县城纷纷扬扬的大雪里一路向北,从额木尔河的九曲十八弯直开到中国第三大河黑龙江封冻的江面上,我终于明白,什么是“顿失滔滔”;爬到山顶,看远处的山川河流,近处的茂林巨石在皑皑白雪中凝固成一幅壮阔的水墨图画,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惟余莽莽”;越野车在江上没有人迹的积雪中闯出一条生路,在满眼黑白两色之间蓦然见到界江上插着的一面面红旗,那一抹红色在心中涌起的感动久久升腾;在北极村“中国北极点”标志前寻找每个城市和它的距离,“上海,2420km”,“曾母暗沙,5557km”,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漠河,来找北。

对中国人来说,寻访四至点,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情结。北,代表着方向,最北,是对远方的向往,对极致的挑战。令我感动的是,原以为会是一次寂寥的旅行,踏上旅途却发现,有那么多人怀着同样的热情,做着各自的努力。

漠河三日,从县城到北红村,再到北极村,雪下了一天一夜,村里人说,有一阵没下这么大的雪了。雪中的村庄格外宁静,马儿狗儿在雪地里跑,孩子们在雪地里打滚,撒野,大人们的眼里也都闪着光。这种痛快欢畅,这种简单的快乐,是生命应有的状况,也是生活应有的姿态。于我,于很多人,来漠河找北,以另一种方式过年,是找方向,也是找自己,找脚下的路。盘腿坐在村里的土炕上,很想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遇见的人们,经受的感动都写下来,于是就有了2月14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发的《去漠河看雪感受新年俗》。

用心守护梦想与希望

光明网 冯蕾

大年初一,我来到有着40多年历史的北京地铁一号线古城检测中心采访,釆写了《和“地铁医生”一起上班》一文。这次下基层釆访,我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内心感悟。

没有甩掉我的“小尾巴”,七岁的儿子溪溪也跟我来到这里。刚到杨庄大街十八号,值班人员就对我们进行安检,登记车号和采访信息。把“小尾巴”安顿到中控中心的值班室后,我被工作人员带入一间会议室。检测中心的安全工程师闫文斯为我播放有关安全注意事项的PPT,“这个地方是高压电区域……这里要小心,地面有凹槽……”上完安全知识课,终于可以进入现场采访了。

虽然是老车间,但新型列车和检测设施让人感受到现代气息。吸引我的是一位“80后”的“老班长”。33岁的帅小伙儿盛铭骅,已是带领14名工人团队的列车检测中心的班长。听说来采访,这位有着15年地铁检测经验的“电器高级工”向我引荐他的班组成员。采访过程中,他一次次被列车调度和班组分配的电话打断。春节,他工作的紧张程度超过平时。在他的心中,春节值守不敢有丝毫放松——春运期间,北京地铁每天平均要运送将近650万人次。在车间过年,地铁人早已习以为常:2000年就来到检修中心工作的刘旭日已是连续第15个春节在检修中心度过;1990年就来到地铁列车检修中心的马师傅已数不清有多少个春节在这里度过……见来采访,他们有些腼腆。憨厚的笑容、蓝色工装、白色手套,检测时的专注目光……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以最朴素的方式忙碌着。

从老旧的列车车型,到今天的SFM-04型号,地铁列车经过了若干次升级换代。从去年11月开始,列车开始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当我对“无人驾驶”表示惊叹时,老班长解释说,“无人驾驶技术并不是不需要驾驶员,是通过采集地面信号由电脑完成操作,需要司机观察辅助操作。”他说,“不过也许有一天,真的可以不需要人了。”

像老班长一样,北京地铁系统的万余名员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默默无闻的技术工人,用心守护着梦想与希望。三个小时的采访结束,我的“小尾巴”已和生产调度室的李海东叔叔成为相熟的好朋友了。此时,李海东的妻子和女儿拿着大包小包赶到调度室送来“慰问品”。我的“小尾巴”也分到了一份糖果……没想到我的这个本命年,就在地铁检测厂甜蜜的味道里开始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