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2月21日电(记者 林波)由鱼灯、虾灯和乌贼灯等组成的鱼灯队,穿梭在人潮涌动的石浦街头。伴随着锣鼓声,鱼灯的起伏、跳跃、翻滚,进进退退,几上几落,最后跃出海面,把群鱼灯舞推向了高潮,接着就是一片鼓掌喝彩的声音。 2月21日,在习惯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的浙江省宁波市石浦渔港古城热闹非凡。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古城民众都出门参与游街队伍。 在石浦,“正月十四”闹元宵活动由当地群众的鱼灯队、马灯队、龙队进行踩街、巡游的表演形式组成。 “正月十四”晚的石浦街头,人山人海,前方带头的是滚龙灯队,记者看到不少人争着触摸龙头、龙身、龙尾,有些年长的渔民纷纷抱着孙辈在龙身下穿行。石浦老渔民李标高兴地说:“十四夜穿龙身后寓意着一年没病痛,这是石浦的习俗。” 石浦的渔民,世代耕海牧鱼。舞鱼灯已成为当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元宵节上的鱼灯都是渔民自己亲手制作而成。对渔民来说,风调雨顺、鱼蟹满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而鱼又与“年年有余”、“富足有余”谐音,由此鱼便变成了渔民心中吉祥、幸满、美满的象征。 石浦港是国内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 无独有偶,除了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外,石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元宵节不吃汤圆吃“糊粒”。 所谓“糊粒”,即为一种食物,将各种小菜统盘倒入锅内烧煮而成。一般通用黄豆、虾仁、牡蛎、鱼肉、蛏肉等海鲜切细煮熟后拌上薯粉、食盐,即为糊粒羹。 马鲛鱼刮肉、打碎、细磨、精磨,今年56岁“渔嫂”杨芬一边搅拌鱼肉,一边向儿媳讲述打磨鱼肉的技巧,“媳妇想学习糊粒羹,做了几十年的老手艺总算有人接手了。” 新鲜的糊粒羹刚端上桌,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邻居王建设家正在念小学的孙子王梓端着碗上门来要“糊粒”。 据了解,农历“正月十四”,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吃糊粒,吃了元宵节的糊粒,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做官、发财。由此古城的小孩子们会自带碗筷,在“正月十四”晚上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串门越多越聪明,同时上门讨糊粒的人越多,主人家越会发财。 据传,“十四夜”吃糊粒习俗源于明代,兴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据传明嘉靖年间一元宵节的前一天,倭寇突然进犯石浦,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再用淀粉拌和成糊,吃完“糊粒”后上阵杀敌,终获大胜。 此后,石浦百姓在每年的“正月十四”必吃象征胜利、欢庆的“糊粒”羹。(完) |
相关阅读:
- [ 02-21]国家级非遗山西太原闹元宵
- [ 02-21]“两马同春闹元宵”马尾花灯展亮灯 受市民喜爱
- [ 02-21]百项非遗闹元宵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开幕
- [ 02-20]第十四届“两马同春闹元宵”亮灯 民俗风采彰显相同根源
- [ 02-20]“两马同春闹元宵”摄影比赛 一等奖奖金2000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