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16日起,日本央行正式开始实施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的部分存款每年征收0.1%手续费的负利率政策。外界普遍认为,在持续加码货币宽松政策但其成效却越来越微弱的情况下,日本央行黔驴技穷,负利率已经成为其所能够指望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该政策的实施无非是旨在通过拉低市场利率,创造有利于企业及个人获得贷款的环境,以刺激大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和促进个人消费。但与此同时,负利率政策最为直接的副作用则表现为银行业的收益下滑和家庭的利息收入减少。
对此,日本共同社在题为《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效果难测》的分析文章中指出,负利率政策实施后,由于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需支付手续费,因此被认为银行会倾向于增加放贷量。但是由于利率早已处于历史低位,所以无法确定进一步下调利率是否会创造资金需求。此外,日本央行期待通过负利率扩大日美利率差,拉低日元对美元汇率。但是决定实施负利率后,1美元可兑换日元金额却一度下跌10日元,可见负利率并未获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机构因不满零利率或负利率而不愿出借资金,则可能导致在金融机构之间借贷资金的短期金融市场功能失效,届时一旦发生意料之外的经济危机等情况,金融机构将无法顺利周转资金。 美国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布的估算数据显示,鉴于各银行将不得不向央行支付手续费,加之国债及贷款所获利息收入也将减少,日本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将导致地方银行和大型银行2016年度显示银行主营业务盈亏的营业利润分别减少15%和8%。其中,大型银行由于不依赖利息的手续费收入及海外融资比例较高,因此所受影响较小。而对于地方银行而言,由于地方上资金需求较少,将资金存在央行又需要支付手续费,因此将面临巨大的困境。 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会长细野豪志于2月1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就十分担忧地表示,央行开始实施负利率将导致“地方银行将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并由此将致使“地方经济愈发低迷”。 就在日本央行正式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前一天,日本内阁府公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10月至12月)国内生产总值初值。统计数据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2015年第四季度GDP较第三季度实际减少0.4%,换算成年率为负增长1.4%。日本舆论一致认为,这反映出个人消费出现疲软以及出口不振造成了经济持续低迷。 此外,日本总务省于2月16日公布的2015年家庭支出调查结果也显示,日本家庭户均消费支出为每月24.7126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剔除物价变化因素后比上年减少2.7%。 日本共同社对此解读认为,安倍政权力争实现以企业设备投资及涨薪带动消费的“经济良性循环”,但上述数据反映出其规划并未奏效。个人消费下滑的原因不单是暖冬造成冬季衣物销势不佳这一季节因素,还在于到2015年实际工资连续四年减少,工资上涨未能跟上消费税增税以及日元贬值带来的物价上涨步伐。增税之后,日本民众在家庭开支方面的节约意识强烈。在这种形势下,也无法期待企业积极展开设备投资及通过今年春季的劳资谈判大幅涨薪,难以找出依靠民间力量强劲恢复日本经济的突破口。 目前,随着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日本的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及存款利息。例如,三井住友银行五年零五个月来首次调整活期利率,将活期存款利率从0.02%下调至0.001%。日本邮政储蓄银行也紧急停止了原计划22日起推出的信托产品销售。可以预见,由于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家庭理财将变得越发困难,家庭的利息收入也将进一步减少。 “您为迎接负利率做好准备了吗?”类似的广告语近来成了日本各大家庭用品卖场销售家用保险柜时最为热门的促销用语。据日本媒体报道,自从得知日本央行公布将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后,许多普通的日本国民出于对“负利率”字面意思的理解,纷纷将自己的银行存款取出,转而以现金形式存放在自家的保险柜中,希望能够以此来规避负利率政策可能带来的家庭经济损失。部分家庭用品大卖场的家用保险柜销量甚至因此而增加了三成左右。 然而,这些抢购家用保险柜的日本老百姓也许并不清楚,在祭出“负利率”这一最后的“大招”之后,如果日本经济仍未能按照安倍政权的设想走出持续低迷的阴影,再结实的保险柜恐怕也无法给他们带来一个安全的未来。 (本报东京2月18日电 本报驻东京记者 谢宗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