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一号文件释放信号 农村金融市场成蓝海

2016-02-17 17:12:44 汪文品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汪文品)正月里,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的和村沂源河边的鱼池又开始热闹起来,标准化亲本鱼池、孵化池、养殖池、废水处理池等设施一应俱全,53岁的徐金开正在着手扩建自己的农业生产基地,“年前建设资金一时间出现短缺,幸亏在12月底获得微贷部的90万贷款,我才有能力建这么大的养殖基地。” 徐金开口中的90万元属于“商易贷”,是屯溪农村商业银行微贷事业部小微金融服务的主要措施之一。截至目前,安徽省农商银行全系统信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0607户,贷款余额204.63亿元。早在2014年底,安徽省便成为全国首家全部完成农村商业银行改制的省份。数据显示,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制工作一年来,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4482.8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188.72亿元,占全省农商银行贷款总量71.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记者获悉,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使用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业订单、商标使用权等担保方式,降低贷款担保门槛,是安徽省正在大力试点推行的。“贷款方便,几个工作日到账,一次授信后农民完全根据自己需求取用资金。”屯溪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管理部的章勍说,她的客户贷款额度年年增长,客户的家庭农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如今,国家的金融政策非常支持“三农”发展,但涉及到执行层面常让农民惆怅。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江村村民张树告诉记者,“有时家庭农场资金短缺,专程去市区商业银行办理一笔80万元的贷款却要几个月才能到账。”在边远贫困地区,银行出于成本的考虑,设立的网点相对较少。

作为扎根“三农”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我们始终推动辖内农商行保持定力,坚持‘三农’市场定位,制定普惠金融三年发展目标。”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陈鹏认为,要主动应对政策、经济、技术、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变化,更需要走到百姓中去。目前,安徽省全省农商银行营业网点数量3062个,占全省银行业网点总数的40%以上,助农取款点6759个,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如今,农村金融的创新,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记者春节期间走访黄山市多个区县时发现,部分乡村老年人群体仍然坚持用存折到金融机构网点办理业务,而“60后”到“90后”人群则普遍使用网上银行和手机终端产品。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要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现在农村金融确实面临很多新情况,农村县域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元化,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金融的创新速度也非常快,其中特别提到了互联网金融。在安徽省黄山市,当地农民不仅享受了贷款政策,贷款还能“足不出村”。

2015年1月安徽省首个无网点、无柜台、无财产担保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社区E银行”上线,通过用手机就能享受金融、电商、信息等服务。 “许多农民、小商户都在使用智能手机,‘社区E银行’前景很好。”屯溪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徐明奇说。打开客户端,点击贷款选项,根据提示操作,简单方便,信贷信息、还款计划、交易明细一目了然。此外,平台的上线商家还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基本实现衣食住行的全面覆盖。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的痛点在于“风险大、成本高、不敢贷”,银行在无抵押无担保的前提下,主动放贷的意愿不大。农民对贷款成本异常敏感,农村金融市场“微利”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怎么破解?安徽省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客户服务方式、健全营销服务网络和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这些瓶颈问题,让资金径直流向农业、农村、农民。

2015年12月28日,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户提供信贷担保,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成立的首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值得一提的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要推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正式建立并开始运营。这一系列财政支农机制将增强金融贷款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要求银行支农”向“银行要求支农”转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