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的难题。 虽然2008年6月1日出台了“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但这一规定如今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不仅集贸市场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大行其道,商场、超市内大量的免费塑料袋也让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相比便携的需求,塑料袋几毛钱的成本感受不明显,在不少超市,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赚上千万元,“限塑令”甚至沦为了“卖塑令”。 “限塑令”令行不止,反而让卖塑料袋的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尴尬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深刻反思。通过收费限制使用,有两个因素不能不考虑,一是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大的话,确实有可能大幅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弹性小的话,则只能为消费者增加负担,却无法减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从本质上讲,是与禁塑令的环保目的背道而驰的。同时,“限塑令”之所以在执行中有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消费者难以承受。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元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也更贵。可以想见,这样的价位很难让普通人接受。 “限塑令”的生效有赖于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实是,“限塑令”颁布七年多来,我们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才会因为媒体的回顾想起这条法令。综合央广 人民法院报 网评 @1234蹲坐站躺:真是,不提起这个事儿,我都忘了还有这回事儿。 @陈飞:要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就要严格执行限塑令,提高塑料袋的使用成本。限塑令要是实现的话,哪个地方篮子都会提起来的。 @sweet文月:与其限塑,不如研制出塑料快速降解的方法,因为塑料袋使用的方便性也导致了其不可能消失。 @真心不是罐头:还是有效果的吧,以前假期在超市兼职过收银员,明显感觉好多大爷大妈都会自己带袋子来的,而年轻人自己带袋子的就比较少。 @心语伴侣:限塑令为什么不成功,直接原因就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顶替塑料袋,限塑令治标不治本。如果限塑令要成功,首先应该研究出更好、更方便的袋子。其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1.美观、轻巧方便;2.可回收利用、不会产生污染;3.不易烂,防水。 @奥特曼打小怪兽麻麻:我觉得这个跟垃圾分类一样,全民有这个意识才能做好。 @人民微评:限塑令沦为“卖塑令”,超市成了最大赢家,这与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再好的政令,如果徒具观赏价值,就像塑料假花一样,失去实质意义。让限塑令实至名归,须从源头设卡,严防不合规的塑料袋面世,并严管流通环节。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
相关阅读:
- [ 02-16]“限塑令”是时候升级为“禁塑令”了
- [ 02-16]“限塑令”,功夫在价格杠杆之外
- [ 02-16]限塑令收效平平,看得见的手哪去了
- [ 02-16]“限塑令”是时候升级为“禁塑令”了
- [ 02-16]慢言限塑令名存实亡
- [ 02-16]谁还记得尴尬的“限塑令”?
- [ 05-28]推行“限塑令”还需“服务+”
- [ 05-28]尴尬限塑令暴露执法无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