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成就启示

2016-02-14 21:28:2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众人拾柴,汇聚扶贫开发“巨能量”

“以前我家住的是吊脚楼,人睡上面,牛睡下面,臭烘烘的。这几年靠着土地租金、养殖场工资、奶奶的养老金,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广西大新县价屯村村民蒙美都说。

蒙美都生活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引入民营企业“造血式扶贫”。村民以土地出租、入股等形式和民营企业共建村企,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务工收入,生活稳步跨上新台阶。

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社会“握拳出击”,我国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社会力量,广泛凝聚各界合力,奏响扶贫开发最强音。

2015年10月末,国务院调整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此次调整新增了9个成员单位,包括中组部、国新办、统战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

“扶贫成员单位增加中组部,意味着强化扶贫干部考核;增加统战部,鼓励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金融系统在‘一行’之外增加‘三会’成员,表明未来金融扶贫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分析。

吸纳各界力量,着眼全面脱贫,扶贫开发早已不是扶贫工作系统的“内部事务”,而是各地方、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大战略。

发挥优势,行业扶贫呈现新面貌--

2015年夏天,我国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六盘山隧道正式贯通。以往车辆经过六盘山需要一个多小时,隧道贯通后,用时仅不到10分钟。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贫困地区多为山大沟深之地,兴建道路成本高、难度大。面对这一难题,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车购税对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投资支持力度,并通过“贫困深度系数”,对越贫困的地区叠加越优惠的政策。

各部门也纷纷发挥各自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事业不断走向深入。中央组织部牵头制定省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财政部积极增加中央财政扶贫投入;国土资源部专项安排贫困县和老区县用地计划指标;水利部着力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激活春水,金融扶贫撬动新活力--

在广西田东县六鲁村,村民谢艳保一家6口原先靠着种植甘蔗和玉米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六鲁村被评为信用村,他家以“信用”获得8万元贷款,凭借这笔启动资金养起肉鸡,没两年时间,就从村里的贫困户变成有名的致富能手。

缺资金、贷款难,一直是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为此,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金融扶贫创新手段:青海实施利用扶贫风险资金撬动10倍银行贷款,助力农牧区发展特色产业;吉林省保险业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西藏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偏远地区设立“马背银行”“摩托车银行”“汽车银行”……

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门成立扶贫开发事业部;中国农业银行对贫困县单独安排信贷计划;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扶贫攻坚项目试点……

济困扶危,社会扶贫汇聚新力量--

2015年初,贵州省政府与万达集团签署协议,万达集团承诺在5年内至少投入10亿元,帮助丹寨县人均收入翻番、实现整体脱贫,开创了民营企业“包县脱贫”新模式。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到帮扶行动中。”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在全国工商联组织下,“万企帮万村”行动已经拉开大幕。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将对口帮扶1万个以上贫困村,为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写下生动注脚。

精准施策,翻开扶贫开发新篇章

“对我们来说,光给钱不一定管用,关键还得有条致富的路子。”贵州开阳县南江村贫困农民聂中华深有感触地说。

聂中华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为给父亲治病,他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20万元外债。为了摆脱困境,当地精准施策,由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他提供技术指导,还协调银行贷款建成温室大棚。去年,光是种莲花白的收入就有10多万元。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指导思想,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巨大飞跃。

立足优势,拓展增收新空间--

正值春节时分,新疆喀什地区乌帕尔乡的不少年轻人却在收拾行囊,准备出远门到内地沿海省市打工。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使劳务输出成为当地见效最快、收效最好的致富手段。

“贫困人口不是负担而是人力资源,我国最后的人口红利就在贫困地区。”经营着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甘肃省天水市劳务协会会长张维林说,当地不少贫困群众在学校接受技能培训后直接上岗,“世界工厂”的用工需求与群众的脱贫需求找到最佳契合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