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企患上“改革拖延症”:让迈哪只脚迈哪只
2016-02-04 07:38: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有的国企负责人虽然表面上也在讲改革,但私下聊天时会说,‘上边让我迈左脚就迈左脚,上边说迈右脚就迈右脚,否则我肯定不会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辽宁、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采访发现,部分国企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有“不愿改、不敢改、不能改”的“三不心理”,出现像寒号鸟一样“不到绝处不求生”的状态。专家建议,需完善国企外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内在激励和约束办法,加快国企改革进程。 不到绝处不改革 “有些国企等待观望情绪越来越明显了。”辽宁省一位副厅级干部说:“过去企业是想办法‘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有的企业‘摸着石头躲着河’。” 2015年9月下旬,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年底前全面完成分流10万人目标。这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不小震动。 “十年前就提出要上百万吨煤化工项目,从而分流10万人,到现在也没动。”2015年6月,黑龙江一位省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直言龙煤集团出现的问题是多年累积的苦果。企业2012年起陷入亏损泥潭。2014年企业亏损超40亿元,2015年前八个月虽有所减亏却依然举步维艰。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启动实施“断臂式”改革。 不到问题积重难返,不会实施改革创新。这样的案例不止龙煤集团一个。曾组建国有煤炭企业第一股“郑州煤电”并成功上市的郑煤集团,在经历三年三高管因贪腐落马、企业陷入巨亏后,才开始实施26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郑煤集团从2014年底开始推行采煤巷道的锚网支护改革。集团公司算了一次账,使用锚网支护代替U形钢支护更加安全可靠,每平方米还可以节省6200元。整个集团每年煤巷进尺大约3万米,就可以减少投入1.86亿元。“为什么以前企业不去做?因为企业好的时候没人愿意动,而且国企从来不怕成本高。”一位企业中层干部对记者说。 前身为葫芦岛锌厂的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改革滞后、管理粗放等原因,公司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至2012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228%,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不得已实施破产重整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扭亏为盈重现生机。 “不少国有企业这几年都争着上规模求政绩,遇见问题只‘躲’和‘磨’,最后从‘小水泡’日积月累变成‘大脓包’。除非‘脓包’破了,否则都没人理会。”周放生说。 |
相关阅读:
- [ 01-26]国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交通、化工和机械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煤炭行业扭亏为盈
- [ 01-26]中国国企年度营收和利润多年来首现“双降”
- [ 01-26]2015年全国国企利润下降6.7% 煤炭行业扭亏为盈
- [ 01-26]全国国企家底超40万亿元 去年利润下降6.7%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