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复兴筑牢人才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2016-01-31 10:27:0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李艳 |
分享到:
|
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在“创时代”展翅高翔 一个崇尚创新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一个致力创新的社会是生机勃勃的社会。 改革创新是时代主题,也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动力源泉。各地各部门牢牢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人才政策创新亮点迭出。扩大永久居留证受益范围,将地方和部委55个人才项目与“千人计划”一并考虑,为外籍高层次引进人才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千人计划”建立完善评审、巡察、经费管理和退出等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 ——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改革不断破冰。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对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作出改革部署。 改进完善院士制度。针对院士制度出现的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修订章程,对院士遴选渠道、优化学科布局和年龄结构、退出和退休机制等进行改革,并制定完善相关规范,对院士在科学道德、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行为提出要求。 中央11个部门和北京联合推进科研项目评审改革,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环境。北京、上海等地允许科研人员在职或离岗创业。安徽等地推行股权期权激励试点。黑龙江赋予事业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权。浙江全面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稳步推进。北京中关村、广东粤港澳等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完善新型科研机制、改进外籍人才居留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正催生出人才价值得到体现、能力得到发挥、活力得到释放的可喜局面—— 2014年4月29日,一张营业执照送到了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教授刘慧的手上,和她同一时间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还有学校其他21名教师。 一边当教授,一边办企业当老板,以前,刘慧只敢想想。如今政策的破冰,让刘慧有了“名利双收”的机会。现在,她的公司已拥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客户,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步入正轨。 坚持关心关爱人才,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 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人才队伍的成长和人才活力的激发,离不开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小细节折射大情怀。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想再给国家干点事,可现在没助手没设备,我真的不愿就这么无所事事地老去。”几年前,因为科研条件问题,屠呦呦给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打来电话。 她没有想到,当天下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向她当面了解困难,帮助解决亲人团聚、户籍迁移等问题,并与她建立了长期联系。“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老人由衷地说。 关心关爱专家人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人才工作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专家人才团结、引导、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密切思想联系—— 有关部门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规划,帮助专家了解国情,增强报效祖国、奉献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20多场座谈会,当面听取430余位院士专家意见,积极为他们做好服务。 增进感情交流—— 每年8月,一份如约而至的关怀都会吹进专家人才心田——党中央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到北戴河休假。同时,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精心安排在京院士专家集中体检,做好看望专家工作,帮助专家解决实际困难。 营造暖心环境—— 各地各部门把专家人才当亲人,为人才提供工作条件、营造工作环境、打造交流平台,助力人才成就梦想。积极加强宣传,让各类人才受到尊敬、体现价值,形成人人渴望成才、努力成才的社会风尚。 一个热心发现人才、诚心使用人才的国家,是充满希望、富有活力的国家;一个精心爱惜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政党。 回顾既往,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十三五”的大幕徐徐拉开,人才事业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又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才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日益壮大的人才大军,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顺利实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