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博览 > 正文

iPhone占中国高端手机2/3份额 外媒:还能火下去吗

2016-01-27 07:31:13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外媒称,受中产阶级扩大的驱动,中国去年成为苹果公司仅次于美洲的第二大市场。不过,随着中国经济降温,要保持增长,苹果需要吸引像王田(音)这样的消费者。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26日报道,王田在重庆市附近当服务员,她并不属于对品牌认知度较高的消费者之列。而到目前为止,让iPhone大获成功的正是对品牌认知度较高的消费者群体。

王田每月挣人民币1000元(合152美元)左右,无力购买最低售价人民币5288元的苹果旗舰iPhone 6S。她说,买个手机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报道称,iPhone和中国市场上激增的iPhone销量助推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估值最高的公司。但由于全球需求出现弱于预期的迹象,苹果减少了最新款iPhone的订单量。中国1月19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创下25年来的最低增速。这些因素共同拖累苹果股价自去年7月以来累计下跌25%。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长库克(Tim Cook)将发布该公司截至2015年12月26日财季的业绩,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是iPhone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前景。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师兰巴(Abhey Lamba)称,大家会关注库克有关中国市场的介绍,以及在中国宏观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苹果能否在中国市场上逆势发展。

报道称,库克面临的挑战:让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得起苹果高价产品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环境已不复存在,如何在中国经济降温和智能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如何让将对价格较敏感的消费者从价格较低的国产品牌吸引过来;在中国政府的政策有时与西方国家不一致时,如何继续维持与中国政府的良好关系。

报道称,中国对于苹果增长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分。中国在苹果全球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5%。2015年春节前后的三个月中,苹果iPhone手机在华销量高于在美销量。

随着中国城市地区的中高收入阶层日益富裕,苹果也蓬勃发展。麦肯锡(McKinsey &Co.)将年收入在人民币10.6万元至人民币22.9万元的家庭界定为中高收入阶层,2012年中国有3600万个家庭属这一阶层。麦肯锡预计,2020年前中国中高收入阶层将有1.93亿个家庭。

这些消费者收入可观,并且追求品牌,他们使得苹果公司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智能手机销售商,仅次于本土的小米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不过Cowen &Co.分析师阿尔库里(Timothy Arcuri)表示,苹果传统的优势领域可能不足以维系该公司的增长。他说,苹果在中国能够占据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他估计苹果目前占据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约三分之二的份额。他说,任何新的增长都将来自苹果以前曾经回避的较为低端的市场。

报道称,这就意味着,苹果需要去争取像王田这样的用户。这位40岁的服务员来自重庆偏远的长寿区,那里有90万人口。王田现在用的是一部仅有最基本功能的诺基亚(Nokia)手机,在二手市场上购买这样一部手机只需人民币100元不到。她说,她在餐厅的同事们都不愿用iPhone,因为她们那辈人更懂得节俭,所以不愿花那么多钱。

面对增长陷入停滞的中国整体智能手机市场,王田这样的非智能手机用户代表了最后一批几乎未被开发的用户群。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估计,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仅为1%,为该领域发端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类国内低端手机品牌消费者也正在转向苹果公司竞争对手华为等高端品牌。华为正在推出更多高端手机产品。如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寻求更换已有智能手机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首次购机者则越来越少,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苹果公司的增长取决于能否夺取华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以及Oppo和Vivo等中国品牌在中端市场的份额。

苹果公司一直在采取措施向庞大的城镇市场之外扩张。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地区的31家苹果专卖店中,大多数店面都位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所谓一线城市之外的地区。到今年年中,苹果公司计划将专卖店数量扩大到40家。

1月16日,顾客排队等待开门。当日,南京第二家苹果零售店在新街口正式开业,这是2016年以来在中国开设的第三家店,目前在大中华区的零售店总数达到31家。新华社记者杨磊 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