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东北国企“混改”难推 地方官员“怕丢权”
2016-01-25 07:14: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东北振兴再出发,国企改革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隘。 国有经济占比畸重的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深入东北多地采访发现,一边是众多“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的壳企业“活不起”也“死不成”,一边是压负在国企身上的大量社会职能仍然分不开,部分国企存在诸多历史包袱和现实难题,已成发展的“拦路虎”、改革的“硬骨头”。 壳企业寄生财政不死不活 在东北三省,“壳企业”数量不少。这些企业要么由基层政府管理,每年拨付一笔财政资金给职工发放救助款,补齐社保费用;要么由尚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型国企背着,企业有利润时吃利润,无利润时吃资产。 几辆驾校汽车正在空荡荡的厂区内练习倒桩,四层办公大楼破旧杂乱,除了一层门庭有几个房间出租给商家外,多数房间门窗破损、桌椅全无。早已停产断电的厂房内空空荡荡,机器、设备早就被拆除卖掉…… 这是已停产四年的辽宁阜新液压件厂,《经济参考报》记者几经周折找到办公楼三层的工厂“留守办”。闻讯匆匆赶回的厂长葛军问明来意,将记者让进厂长办公室,落满灰尘的破旧沙发无法落座,大家只好站在地中央交谈。 “全厂在册职工近600人,除了10名留守人员外,其余人员全部放假在家,每人每月的210元生活费只能挂账,到2013年底已经欠职工工资及各项费用1.2亿元,现在每年还在以1000万元的速度增加。”葛军一脸无奈地说,厂子欠银行的8000万元贷款也早就到期了,由于还不上,厂房、土地已经被法院查封,恢复生产根本没有希望,“好在银行还允许我们将厂区出租给驾校练车,租金用于给留守人员开工资,给特困职工发放救济金等”。 记者在“留守办”看到,几名留守人员在那儿闲聊,对记者的采访既好奇又意外。“他们现在只是整理职工档案,办理一些手续,跟生产经营已经毫无关系了。”葛军说。 辽宁省国资委一份资料显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国有“壳企业”830户,它们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这些企业涉及职工16.5万人,而其拖欠各类债务的具体数额,则无从统计。 近期,清理“僵尸企业”在各地被一再提及。沈阳市铁西区企业管理服务中心下辖数十家“僵尸企业”,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问,规模庞大的职工群体如何安置?企业拖欠的巨额债务如何补偿?这些问题不解决,“壳企业”就不能轻易破产退出市场。 |
相关阅读:
- [ 01-23]中纪委聚焦部分国企党建“宽、松、软”现象
- [ 01-23]中国网事:中纪委聚焦部分国企党建“宽、松、软”现象
- [ 01-23]中纪委聚焦部分国企党建“宽、松、软”现象
- [ 01-22]民企出口牛 国企进口猛 去年厦外贸逆市飘红
- [ 01-21]福州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 对接国企项目64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