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改关键年工作述评

2016-01-19 07:39: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更要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则、总体目标,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习近平

“阅兵蓝”是2015年北京人最“赞”的颜色,人们渴望这样的颜色天天见,渴望跟PM2.5口罩说再见。

就在此刻,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进驻河北省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环保现场督察。

“央字头”环境保护督察查什么?

主要督察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解决和处理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解决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不作为”。

生态文明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一面是人民对碧水蓝天殷切期盼,一面是经济转型势在必行。面对既要“稳”又要“转”、更要“进”的三重挑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关键之年持续发力。

沉重的环境欠账下,生态建设如何破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最强决心激发最大智慧。

一年来,党中央坚持以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目标,加快顶层设计,提出系统措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系统化制度建设是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

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一揽子审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1 6组合拳”。

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改革总目标:到2020年,构筑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六大改革方案从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和监管责任、建立环境监测新格局、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自然统计调查制度、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等方面作出一体化的制度性安排。

制度设计绘就宏伟蓝图,实现目标还需真抓实干。

——试点先行、攻坚克难是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对这个西部省份提出殷切希望:“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作为“先头部队”,贵州实施了“绩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3项制度,被称为干部要过的3道“生态关”。半年过去了,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一项,就已向有关部门移送违法事项50余起。

大气、水、土壤是向污染宣战的三大“靶心”。

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38项举措一一落实到相关部委,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首选“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相关工作在青海省全面启动。

江西探索实施覆盖全境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海南试点经济社会、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福建三明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尝试生态环保综合改革……

试点先行和攻坚克难中,发现了新问题、找到了新办法、积累了新经验,对改革全局起到了突破、引领、示范作用。

“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

中国正以改革的魄力与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履行庄严承诺,兑现大国担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