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违规理财敲响监管警钟 官员挪用资金炒股放贷
2016-01-18 08:52: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据报道,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纪检、审计系统查处的公款违规理财金额超过20亿元,一些地方出现官员、财务人员挪用财政资金等公款,用于炒股、放贷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少网民表示,公款违规屡禁不止,原因在于公共资金的“软约束”和监管不到位,纵容甚至助长了部分“看守人”的滥权行为。因此,必须筑起公款资金监管防火墙,完善资金监管、健全资金使用制度、加强执法。 屡禁不止为哪般 有网民表示,公款违规理财现象之所以屡查屡犯,是因为公职人员或部门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控,日常资金监管存在漏洞,必要的检查、审计不到位,以及发现之后往往也只是立足于弥补而非深挖和问责。 还有网民认为,挪用公款理财屡禁不止的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财务管理本身有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为公款违规理财提供了“资金池”。三是一些官员和财务人员公款私存,为利用公款违规理财提供可乘之机。 网民“杨志”表示,公款是为了服务和保障集体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利益。任何个人不得为了一己私利截取、转移和挪用公款。公款违规“理财”不论盈亏,都应得到坚决清理。 完善监管强化问责 有网民表示,要治理财政资金公款违规“理财”乱象,须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控制。 网民“连海平”表示,事前防范,体现在制度供给、规章完善上,强化财政预算约束与监控,减少财政资金闲置;事中监督,是指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公款管理透明度,任何人支取公款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并接受实时监控,进一步降低被截留、挪用的风险。事后控制,落在强化问责与执法上,对于涉嫌挪用公款人员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网民“鱼予”表示,若“一把手”的权力得不到约束,公共财政资金就不可能纳入全口径预算,也就很难摆脱成为“唐僧肉”的危险。 网民“蓝枫”也表示,整治挪用公款理财现象,既要强化审计、检查,督促政府财政部门、单位财务部门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也要强化问责与执法,要发现一起惩治一起。 (记者 李会平 整理) |
相关阅读:
- [ 01-18]公款违规理财敲响监管警钟 官员挪用资金炒股放贷
- [ 01-14]官员公款“理财”是借腐败之机下“蛋”
- [ 01-14]多地官员被曝挪用财政资金等公款炒股放贷理财|近两年查处违规资金超20亿元
- [ 01-14]公款违规“理财”何以屡查屡犯
- [ 01-14]多地现公款理财乱象 两年查处20亿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