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广东深化改革,再造战略主动新优势

2016-01-10 15:58: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南海潮平,珠江岸阔。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再度将广东推向世界经济舞台前沿。

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三个1万”历史新局背后,广东传统优势不断弱化,经济增长开启个位数时代。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承接产业转移的“十面埋伏”,广东没有退路,必须快马加鞭,实现结构转型、动能切换。

“十三五”开局前夕,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会议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持续深化改革,为新征程注入新动力、搭建新框架、准备新优势。

2016开年,开创发展新格局的世纪发展大戏,在南中国如火如荼。

挑战与突破

本世纪初开始,至“十二五”时期,广东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政策优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不断弱化。

南中国,在神州大地发展大潮中,战略主动的发展条件不断遭遇侵蚀。广东,在经济列车高速驰骋了几十年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紧迫态势比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增速放缓也已成为必须正视的历史必然。

2012年,必将作为广东改革开放关键的年份彪炳历史。

这一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将广东作为履新后地方调研的首站,来到中国改革发展前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历史宏音由此响彻南中国。

为全国新目标、新方向探路、冲锋,再造战略主动新优势,广东庄严地接下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赋予的历史新使命。

三年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广东戮力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

南粤大地的面貌正在发生令世界惊叹的变换。

三年的时间里,南中国崛起环珠江口大湾区,以香港、深圳、广州为发动机的粤港澳一体化进入快车道。从香港机场出发,进口货物仅需3小时就可以抵达广州南沙。一条名为“中国超级干线”的物流通道将香港与珠三角紧紧联系在一起。

随着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业务的深入开展,粤港澳一体化在金融合作层面也进入了全新境界。目前,前海与香港、横琴与澳门的产业、服务良性互动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并开始辐射至珠三角区域,初具雏形的环珠江口大湾区正在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基地。

三年的时间里,珠三角率先走出雾霾,结构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正在以世界超级城市群的整体形象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珠三角是全国最先惊呼“霾来了”的区域,随着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重大平台建设不断突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结构转型让珠三角脱胎换骨,空气质量指数达标天数比例平均在九成以上,“广东蓝”稳定可期。2014年,该区域经济总量达5.8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

在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港澳青年北上创业的风潮席卷,全国七成以上的跨境电商聚集,穗深莞佛世界级城市群国际吸引力明显增强,海陆空吞吐量持续领跑,强势崛起的势头令世界瞩目。

三年的时间里,广东各项改革风生水起,省域治理跨上新台阶,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广东在重拳反腐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从严治党”为引领,广东强力推进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强力推进行政、司法制度改革,强力推进粤东西北振兴和协调、绿色发展,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公共服务均等化。

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是广东之痛。全面深化改革令广东城乡、区域格局为之一变,也让寻常百姓有了更为充实的“获得感”。

近年来,广东帮助6000个重点帮扶村、250万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建成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也从户籍人口扩大到常住人口,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稳步上升。

世界经济备受煎熬的2013年,广东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美元;2014年,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率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广东GDP增速预计接近8%,较好地完成在全国大局中支撑经济总量、支撑结构调整的任务。

“十二五”,广东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