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人民观点)——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之二
2016-01-07 16:21:0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这条治理新路,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法治要“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在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和执政风格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问题意识的背后,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是励精图治的使命担当。由此可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无论提出思路清晰的认识论,还是明确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无论成立“深改组”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还是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正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这条治理新路,有着完善的系统设计。改革就是破旧立新,30多年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处理好破与立、发展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这是我们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国家搞改革、谋发展必须回答的考题。这三年来,党中央主动将科学的顶层设计做在前面,“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集成动力。“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强调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引领改革方向,以法治规范改革行为,以法治化解改革风险,以法治确认和发展改革成果。同时,也强调“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下全面推进,用改革的思维、勇气、智慧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治传统比较浓厚的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这三年,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关键一环,以法治引领和规范改革全过程,改革与法治得以舟楫相配,国家治理因此动力十足。 “新的觉醒,新的长征,新的革命”,有人用这三个“新”,来概括十八大以来的治理新局。而从更宽广的视野来看,6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后半程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正是党中央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的深邃眼光、让改革与法治“双轮驱动”的战略选择。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相关阅读:
- [ 01-07]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
- [ 01-07]央企负责人会议将召开 七措并举国企改革路径初显
- [ 01-07]驾考改革即将启动 “自学直考”备受关注
- [ 01-07]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
- [ 01-07]成品油“地板价”关系油企改革方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