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调查:耕地也有"房产证" ,土地租金暴涨三倍多

2016-01-07 07:29:28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种地是个力气活,很多老人即便想种,也力不从心。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中青年群体纷纷在城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土地更多是由留守老人去经营。这种“老人种田”的现况,客观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在头天晚上的碰头会上,只要提到流转土地,李老汉都是举双手赞成。今年已经70岁的他仍旧种着10亩半土地。

西马冢村村民李石强:身体不行,血压高,心脏病,这眼也不行,这个眼什么也看不到。

农忙时节,身在外地的儿子再忙也得赶回来帮着干活,有些农活太重,他怕老父亲有个闪失。

现在村里,在家种地的普遍是像李老汉这个岁数的老人。俗话说,种地还得看管理,身子骨跟不上种的地普遍产出也不高,收入上也受影响。

李老汉的十亩地,刨去投入,2015年每亩的收益还不到1000块钱,可村里已经流转出去的1500亩土地每亩价格同样是1000块钱,而且不用受累干活,省去了投资,收的租金比自己种地还高,因此像李老汉这样盼着把自家地租出去的是绝大多数。

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已经落伍了,现在农村机械化发展速度惊人,而且放下锄头的庄稼汉,摇身一变成了农场的工人,还有了“双份收入”。虽然个别村民的工作还得慢慢做通,但石九水成竹在胸,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赶紧骑着电动车去乡里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了解需求方的信息。

在乡政府的大院里,有一块不小的LED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有土地流转意向的转出、转入方信息,面积、流转价格、位置一应俱全,老石掏出眼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在乡政府的大院里的一块 LED显示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有土地流转意向的相关信息。

对于年过花甲的石九水来说,外面屏幕上的字闪得有点快,他的眼睛跟不上,他索性进门了解情况。

石九水:有1000元钱,看他们那边,是不是能出到这个价格

工作人员:他上一次来登记了一下,他登记的承包价格是800元钱,这个都可以再谈。

为了让土地流转更加便利、信息更加通畅,2015年,石九水所在的衡水市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专门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快就给石九水提供了土地需求方的联系方式,同时也把西马冢村的流转信息也登记在册。

工作人员一再叮嘱石九水,如果双方谈好了,要来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签订合同,土地流转是趋势、是好事,但流转过程中一定要依法依规,在政府的监督和规范下进行,避免风险发生,伤害到农民。

石九水:办的一件好事,可以说把这个种一辈子地的人,在地里辛苦的人,可以说是解救出来了,从收入来说也不低,实际上就是跟退休的一样。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运用

崔朝军是衡水市深州大冯营乡的乡干部,主要负责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同时他还肩负着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主任的职责。

崔朝军告诉记者,2015年土地流转中心成立,在这之前,土地流转往往都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签订的协议,有时甚至都没有落到白纸黑字上,只是一句口头承诺,到该付租金的时候,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他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让土地流转更加规范,并且严格避免非粮化、非农化问题的发生。

土地流转中心成立以前,土地流转往往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签订协议,甚至常常是口头协议,很容易出现经济纠纷。

崔朝军:有的连个纸条都不写,就是纯粹的一个口头协议,如果纠纷发生了,根本没办法作为证据,保障不了他权益。

除了一摞摞已经签订好的合同外,办公室墙上还挂着七本不同内容的登记册,不管是有流转意向还是承租想法,包括已完成的备案、信用评级等等,在崔朝军这个十平米不到的小屋里都有记载。

办公室墙上的登记册记录了流转意象、承租想法、完成备案和信用评级等多个内容。

崔朝军拿出了他自己整理的地图,全县八万四千亩土地现在的流转状况一目了然。登记在册的土地和已经流转的土地被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了标注。

说起全乡的土地流转,所在的区域、进行到什么程度,崔朝军已经熟烂于胸,他说自己其实就是全乡老百姓的“土地经纪人”,虽然他这个“经纪人”从来不收中介费。

崔朝军:把双方的利益尽量往近处拉,把事给促成,实际上我们做的也就是这些工作。

在农村工作了二十来年的崔朝军深知,传统以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式的小农经济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了,把土地进行整合流转,才能让大型农机、现代化设备派上用场,各方面成本也随之降低,提升了土地价值。作为乡里的“土地经纪人”,崔朝军眼下正忙着流转一个大项目。

崔朝军深知只有把土地进行整合流转,才能让大型农机、现代化设备派上用场,各方面成本也随之降低,提升土地价值。

杨青海是大冯营乡西牛村人,年轻时在北京、石家庄干工程,闯荡出了一番事业。现如今,杨青海又回到家乡准备投身农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