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多部委整治荒唐证明 这些“奇葩证明”明年或将消失

2015-12-29 08:0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多部委整治荒唐证明这些“奇葩证明”明年或将消失

中新网12月29日电(生活频道 刘旭辉)今年以来,各类“奇葩证明”层出不穷,外出旅游、买卖房子、找工作、生孩子等,都需要出具证明,社区居委会沦为“万能”的开证机构……针对频遭吐槽的“证明多”、“证明难”,公安部、外交部、民政部等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措施,要求解决此类荒唐证明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办证难、办证繁的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

脑洞有多大 证明就有多奇葩

回望2015年,“奇葩证明”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还健在”,证明“结婚前未婚未育”,证明“我是我”……连兑换残币、保险赔偿等事情,也需要一纸证明做背书。中新网生活频道梳理2015年引爆舆论的各类证明,“脑洞有多大,证明就有多奇葩”。

“匪夷所思”型——证明“我妈是我妈”

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被要求出具和紧急联络人的母子关系证明。他早已落户北京,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上没了他的信息。头疼之际,有人支招,可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个证明,证明“你妈是你妈”。最后这一难题的解决,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

“不证自明”型——证明“我还健在”

福建漳州一74岁老人到电信局办业务,被要求开健在证明。当地派出所为让老人少走弯路,开了证明:“老人健在,活生生的人在你们面前,身份证户口本都还在,还要开健在证明,有必要么?”

“无理取闹”型——证明“婚前是未婚”

胡女士大学毕业后落户在昆明,婚后生活在成都,为了解决户口异地带来的不便,决定将户口迁到成都。她先后跑了户口所在地居委会、昆明市五华区民政局和派出所、云南省教育厅、档案馆等部门,却被多次推诿、“踢皮球”,无法开出“婚前是未婚未育”的证明,户口业迁不了。最后,她通过求助媒体、拨打市长热线等解决了问题。

“挑战智商”型——证明“我是我”

原籍驻马店的陶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身份证尾号被更改。将户口迁至北京时,为了证明“我是我”,他办了两次结婚证,一个月内在北京和驻马店之间跑了7趟。后来,陶先生回到驻马店,找到邻居开出证明:“我是在这出生的、长大的”,才艰难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无法证明”型——“撕钱”证明、“吵架”证明、“摔倒”证明

居民为各种证明焦头烂额的时候,社区也逐渐成为包办百事的“万能贴”。老太摔伤找保险赔偿,要社区开“非打架斗殴受伤”证明;夫妻闹离婚,需证明妻子“与丈夫常常吵架”;孩子撕碎纸币,需证明“残币不是故意撕的”……有数据表明,社区开出的证明中,“奇葩”者占六成以上。

多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措施 荒唐证明有望成过去式

随着多地掀起曝光“奇葩证明”的热潮,社会对这些“任性”证明的看法,也逐渐由吐槽转变为理性思考。一定情况下,证明“我妈是我妈”、“还健在”、“婚前未婚”无可厚非,但是繁杂的证明,仍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引入“证明我妈是我妈”的事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并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随后 6月份,公安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奇葩证明”问题,研究制订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解决类似“你妈是你妈”的纠结证明问题,方便民众办事。

8月22日,公安部官方微博“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晒出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包括生存(健在)证明、死亡证明、偿还能力证明、婚姻状况证明、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等。

9月中旬,国家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相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除办理涉台和哈萨克斯坦等9国的公证事项外,民政部门不再开具“单身证明”。

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民政部、国家旅游局等多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从源头上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专家表示,即将到来的2016年,民众有望从“列目录”、“砍证明”、“简流程”、“网上办”中获益。(中新网生活频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