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领导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日理万机,如果有人问他,什么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三农”!同时,他还把“三农”工作定位为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十三五”时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是他始终萦绕心头的“三农梦”。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进入习近平的“三农梦”!
图为: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农业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习近平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发展现代农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习近平的“农业梦”。发展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信息化日新月异,城镇化快速发展,而作为“四化同步”之一的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初级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步子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化。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
要加快农业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些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以破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民族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
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深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在园区草莓种植基地门口,摆放着这里生产的草莓、橘子、葡萄等。习近平驻足观看,拿起产品询问产量和市场价格。他走进草莓大棚,实地察看草莓生长情况,问草莓品种从哪里来,种植用的是不是营养钵,一亩地投入多少钱,一年纯收入有多少。他说:“上世纪80年代我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曾经到河北满城县考察草莓种植情况,引进他们的草莓品种。”习近平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要加快农业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制度。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强引导,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为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财政支农政策是近年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抓手。财政支农投入经过10多年的持续大幅增长,对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及农民增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2015年7月16日,在秋粮生长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他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叮嘱他们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习近平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为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他的“农业梦”,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农业的国际合作。他高度重视引进先进品种、先进产业和先进技术。他今年9月份访美,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他也没有忘记农业。双方以“加强农业创新,促进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就粮食安全、农业生物技术、大数据与农业信息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以及双边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对话,达成多项农业合作成果。
图为:2015年6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的现代高效农业智能温控大棚,向正在劳动的村民了解增收致富情况。
“农村梦”: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指出:“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让人记得住乡愁,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的“农村梦”,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习近平要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他指出:“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浙江2003年以来在全省农村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农村建设经验,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并要注意因地制宜。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习近平步行穿过村中街巷,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习近平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不断改善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2015年7月16日,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州光东村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当即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农村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着力点是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必须加强发挥制度优势,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013年7月22日,在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调研时,针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习近平对当地干部说:“实现城乡一体化,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新时期,要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继续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美好家园,成为农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图为:2013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
“农民梦”: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习近平指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农民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广大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是习近平主席最大的心事。他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就是习近平的“农民梦”,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时时不忘农民、处处想着农民,即使到了最发达到美国,他也没有忘记农民,他深情地对美国人说:“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他高度重视保护农民权益,高度重视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他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习近平的“农民梦”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增收成为短板,习主席再三强调要补齐这个短板,要使从事农业的农民得到与城镇职工基本相当的收入。他要求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使经营农业有钱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打工有钱赚;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尽量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习近平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解决好农民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完成农村小康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在看到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好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
习近平要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尽快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因地制宜研究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等举措,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农民梦”,还要加强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习近平指出:“要解决好‘ 谁来种地’问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和资源配置新变化新趋势,适应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营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要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生活得像市民一样幸福。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他还强调:“推进城镇化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当前,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曾撰文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提供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
农民是“三农”的根本,农民是主要劳动力,是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的脱贫致富是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环节,是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基础。
图为: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
习近平指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的“三农梦”也是中国农民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