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智慧讲述“中国故事” 让世界读懂中国
2015-12-24 07:49:57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陈玮 赵舒文 |
分享到:
|
讲述历史渊源 增加双边政治互信 两国历史渊源的故事,也是习近平在出访的公开演讲中经常提及的。“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跨洋过海首航中国。150年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同美国人民一起,铺设了横贯东西的美国太平洋铁路。70年前,中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并肩奋战,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和正义。”今年9月,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如此讲述。 今年10月,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的讲话中,多次回顾了中英交往的“过去”。他还回忆起,自己设法寻找莎士比亚作品的往事,并谈到了同时代的“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倡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习近平在演讲中,正是用这些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传递友谊,增强政治互信。2013年12月《学习时报》曾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总结说,习近平“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 讲述身边生活 引发听众强烈共鸣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出访美国时,习近平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讲述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真情的话语,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位宾客。 习近平今年的外交收官之行,选择出访非洲。他在津巴布韦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谈到了一个叫做“非爱不可”的妈妈团体。“据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韦的华侨中间有一个名为‘非爱不可’(Love of Africa)的妈妈团体,还有一位连车牌号都被当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 Cheng)。他们多年如一日给当地孤儿送去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中津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津友好的‘将来时’。”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引发强烈的共鸣。同时,他使国外听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经的误解,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智慧。 |
相关阅读:
- [ 12-23]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崔世安
- [ 12-23]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梁振英
- [ 12-23]习近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 12-23]习近平会见越南国会主席阮生雄
- [ 12-23]2015年,习近平为哪些先进“点赞”
- [ 12-23]解读习近平讲话:30句话看懂中国城市未来如何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