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研究入选2015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我国物理学单点已突进
2015-12-21 18:20:45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首次观测到具有“手性”的电子,但远未走到实际应用 方忠的办公室布置得很简单: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排沙发,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面写满了公式和推导过程的黑板。“这里面也有外尔费米子研究的相关内容”,方忠说,“当初建物理所大楼时征求意见,我说展板可以少一些,但黑板一定要到处都有,让研究者能随时随地把灵感记录下来。” 什么是外尔费米子?这项研究到底关于什么?方忠说,这得从对称性讲起。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对称性,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也不例外。对称中有一种叫手性对称,通俗地讲,左手和右手不一样,但相向而对可以重叠,左手性和右手性是两种不同的而又对称的状态。分子结构也有手性,左手旋和右手旋的分子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那么微观世界的粒子是否也有手性呢? 方忠介绍,组成世界的粒子有两种,一种是费米子,存在于实物世界,一种是玻色子,传递相互作用,比如电磁波。电子就是一种费米子。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电子无法区分手性,这导致电子产生有效质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电子都是有质量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市场,人在里面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拐弯,消耗能量,电子就像市场里的人,消耗能量产生了电阻。假如能设计出一种方式,把左手性和右手性的电子分开,相当于给市场里的人设计了一条高速公路,碰撞的可能性会低很多。” 1929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外尔提出,电子可以分左右手性,但80多年来一直无人观测到。如何分开电子?“我们的团队找到了一种材料印证外尔的论述,相当于第一次观测到左手性和右手性的电子能够分开。”方忠说,“这是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进步。” 研究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材料实现电子手性的分离。“世界上的材料成千上万,找到合适的材料就好像大海捞针,首先需要定位在哪里捞,这样能缩小范围,成功概率也会大很多,定位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探索。”方忠说。 他们的研究引来了很多媒体关注,不少文章称,未来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智能手机实现一年只充一次电。对这种解读,方忠并不赞同。他认为,这项研究还只是基础领域的探索,最关键的是丰富了知识,远未到达实际应用的一步,“我们也尚未考虑实际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可能体现在很多年以后。如果真的要有预期,就是未来可能用来实现低能耗的电子器件,当然这是我们美好的憧憬。” |
相关阅读:
- [ 12-21]两项研究入选2015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 我国物理学单点已突进
- [ 12-13]我学者成果登2015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榜首
- [ 10-07]诺贝尔和平奖即将揭晓 日本护宪团体等受瞩目
- [ 10-07]日加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证明中微子有质量
- [ 10-07]诺贝尔物理学奖新科得主梶田隆章:拓展人类认知地平线
- [ 10-07]日加科学家获物理学诺奖 成果挑战杨振宁理论
- [ 10-06]两科学家因发现中微子振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 07-17]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南部阳一郎逝世 享年94岁
- [ 07-14]与赴美深造的儿子谈“教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