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脱贫攻坚工程——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八大工程
www.fjsen.com 2015-12-14 17:53:36  佚名 来源:学习中国    我来说两句

  枫香镇花茂村同村民座谈。

工程方略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应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他同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精准扶贫要找准靶心,步步精准、环环精准。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贫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靠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扶贫办法要灵活多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解决。“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五个一批”,他指出:“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贫困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发展脱贫是治本之策。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同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既不能一味等靠、无所作为,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包括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在内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2001年以来,国家安排中央投资,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扩大”的原则,实施范围由最初的内蒙古、贵州、云南、宁夏4省区,扩大到目前的17个省份。截至2015年,国家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中央补助投资363亿元,搬迁贫困群众680万余人。“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易地扶贫搬迁需求的约1000万人,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荒漠化地区,其中,西北荒漠化地区、高寒山区约300万人,西南高寒山区、石山区约400万人,中部深山区约300万人。

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补偿,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以来,财政部出台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通过提高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的方式,加大对青海三江源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到2013年,转移支付实施范围已扩大到466个县(市、区)。据统计,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中央生态补偿投入的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和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不仅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带动了这些地区转型发展。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演讲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教育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普惠性教育扶贫政策,到2014年底,一共实现了13项特殊扶贫政策,每年大约投入财力1000亿元以上。

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我国于1997年在全国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截至2013年底,我国城乡低保对象人数分别达到2061万人和5382万人,“应保尽保”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兜底是对贫困人口中特殊人群的特殊政策,兜底的同时还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让这部分人都能够有长年的收益。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