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煤矿从黄金时代到铁锈时代 吨煤价不抵一方沙子钱

2015-12-14 07:01:57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12月13日,本该是天寒用煤高峰,赵阳所在的甘肃某国有煤炭企业又放假了,从去年以来停产和持续降薪愈演愈烈,如今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让身负房债的他不得不盘算着找点小生意做。而在四年前,家里还是托人好不容易才让他进入了这家让人羡慕不已的煤矿。这只是八年3.1万亿巨额投资和57亿吨超级产能下,中国煤炭行业2012年从“黄金时代”到“铁锈时代”的一个缩影。如今,煤价已不如土豆价,坑口吨煤价甚至卖不过一方沙子,全行业近乎亏损,金融风险高企,企业债务违约不断。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要求,“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去产能”,拟建立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据此,有机构预测将有超半数企业退出市场。

惨淡 坑口吨煤价格卖不过一方沙子

从2002年开始,煤炭行业进入“黄金时代”,煤炭价格从最初的不到200元/吨一路飙升到2008年7月的1070元/吨,之后虽因金融危机价格有小幅回落,但2009年8月再度进入上升通道,作为市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在2011年最高达到853元/吨。事实上,因“一煤难求”,实际成交价超千元并不鲜见,一些下游企业还得找关系、托人批条子。

煤炭行业的暴利吸引资本“井喷式”涌入,烟草、房地产、装备制造等毫不搭边的企业都来进场分羹。有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达到1.25万亿,是前55年总和的2.6倍,截至2014年的八年间该指标更是累计达3.1万亿之巨,煤炭建成和在建产能已经超过50亿吨,有3亿至4亿吨过剩。

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2012年下半年煤市进入“铁锈时代”。今年12月9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371元/吨,较年初526元/吨下跌了近30%,已回到2004年末的水平。而坑口价则在90元/吨到130元/吨不等,低于成本价20元/吨至30元/吨。

“目前的煤炭价格已经不如土豆价,许多地方的坑口吨煤价格甚至卖不过一方沙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今年前10个月,煤炭库存已经连续46个月超过3亿吨,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2%,行业亏损面达到80%以上,国有煤炭企业整体由去年盈利300亿元转为亏损223亿元,黑、吉、辽、冀、鲁、皖六个省市出现全行业亏损。四季度亏损面可能继续扩大,特别是老矿区、老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此外,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应收账款高达3868亿元,创历史新高。部分企业债务违约不断,财务状况恶化遭到评级公司预警。

举措 以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

面对煤炭行业的寒冬,自2014年7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召开了43次会议,这意味着平均1个月就要召开2次会议。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部署促进中央企业增效升级工作,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这无疑对煤炭脱困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解决煤炭行业当前的困难,需要综合施策,但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善供求关系,尤其是加强供给侧管理,关键要抓住化解产能和产量过剩的‘牛鼻子’,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不安全生产、超能力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初步核实违法违规煤矿180处,涉及产能约8亿吨;安全生产隐患矿井225处,涉及产能约3.5亿吨;超能力生产煤炭2.8亿吨。此外,全国劣质煤产量约4亿吨。总体来看,全国共有建成和在建煤矿产能57亿吨,即使扣除违规停建煤矿,产能依然严重过剩。

王显政表示,目前煤炭工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了煤矿退出机制政策建议的初稿,其中将以市场化为主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各产煤省要制定煤矿退出机制的具体政策和确定退出的规模,而这也将成为各省考核机制中的一部分。

《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研究报告》建议,“十三五”末中国应该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将煤矿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390家压缩到3000家以内。这意味着一多半的煤炭企业将退出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