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外交部就朝韩首次副部长级政府间会谈等答问(全文)

2015-12-11 20:24:25  来源:外交部网站  责任编辑:张海燕 刘宝琴  
分享到:

问:据报道,朝鲜和韩国今天在开城工业园区举行首次副部长级政府间会谈,就双方之间存在的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全面磋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作为友好近邻,中方一向支持朝韩双方开展对话接触,改善相互关系,推进和解合作,共同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希望朝韩政府间会谈顺利举行并取得积极成果。

问:各国即将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协议,中方对此持何立场?是否准备承诺提供与发达国家相近的资金支持以确保达成有关协议?

答: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召开十多天来,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巴黎时间12月10日下午,新版“巴黎成果草案”出台,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但目前案文仍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离最终达成全面共识仍有距离。

巴黎大会的成功需要196个缔约方的积极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各方在最后谈判中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展现灵活,最大限度地缩小分歧、凝聚共识。发达国家要发挥领导作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努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始终坚定支持巴黎大会达成有雄心、有力度和全面均衡的协议,一直在为巴黎大会的成功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一直在行动,成就有目共睹。中国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今年6月,中国还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虽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承诺。

绿色气候基金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发达国家履行出资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的重要平台。发达国家应继续利用绿色气候基金平台,提高出资力度。今年9月,中方宣布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增强其使用绿色气候基金资金的能力。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将与绿色气候基金等机构协调配合,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方将继续本着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与各方一道,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大会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真正公平、合理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问:印度北方军区司令部司令将应邀访华,考虑到中方曾拒绝给予其前任签证,他此访有何意义?

答: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前,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是中印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此,今年5月莫迪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同意加强边防合作,开展两军总部和相邻军区年度访问和交流,并写入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

据了解,印度边防代表团将于近期访华,这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军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互信,对于双方更好处理涉边事务、更好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具有积极意义。

问:据一些西方媒体报道,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组成了“雄心壮志联盟”,正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有雄心的气候协议,而中国和印度不在其中。你对此有何评论?是否认为 中方受到排斥?

答:关于你所说的这个联盟的性质和参加国数量,有关说法的准确性还需要核实。我想强调的是,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巴黎大会达成有雄心、同时也是全面、均衡、务实的协议,也一直在积极、建设性地参与谈判,与各方保持着良好的密切沟通。实际上,在促成巴黎大会达成协议、建立有力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方面,大家都是雄心勃勃的伙伴,不存在谁被谁排斥的问题。

巴黎协议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希望各方本着务实、合作的精神,专注于凝聚共识、相向而行,促成达成协议。我想,这是国际社会最有意义的雄心。

问:据报道,阿根廷总统马克里昨天正式宣誓就职,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对马克里就任阿根廷总统表示祝贺。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出席了马克里总统的就职仪式,并同他举行会见,向他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热烈祝贺和良好祝愿。

中方愿同阿方共同努力,继续秉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全方位交往,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落实好双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