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习所:精准,在习近平的扶贫观里有多重要?
2015-12-08 17:13:3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导致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 贫困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我国贫困问题十分复杂。在7000多万贫困群体中,除了居住在石山区,还有深山区、高寒区、黄土高原区等偏僻、不适合生活的地方。 不管是历史条件制约、经济基础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度增长……都只是贫困成因的冰山一角。 今年,一名自称来自湖南某村村民,给上级领导写了一封“扶贫名单不公平、不精准”的投诉信,希望引起领导的重视,给真正贫困人口翻身的机会。 他在信上说,村里的扶贫主要扶领导干部的亲戚,而自己一家四口常年挤在一个40平米、墙砖大裂漏雨的破烂房子里,却没有被登记和通知。 从投诉信中,我们能看到过去扶贫工作存在没有扶到点子上、实惠也没真正落到贫困人口身上的问题。例如,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撒花”,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的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这不仅暴露了政府作风上不严不实的问题,也集中反映了扶贫工作不精不准、大而化之的缺陷。 贫困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现象,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体所思所想所需,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与具体贫困环境不相符合,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都得细细分类,一一对应找到办法,“精准”二字呼之欲出。 精准扶贫,或将成为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 尽管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生活依旧艰难,但中央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消除贫困。各级扶贫部门均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精准扶贫。 从对贫困宣战的态度中,我们看到国家的责任变得确定、明确和巨大。习近平对新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的要求。这意味着,要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 扶贫攻坚忌讳含含糊糊、画粗线条、搞一刀切的扶贫方式,关键在找准找实贫困户,把家底摸清、把情况搞准,从而根据具体情况、贫困户家庭人口、产业特点、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 而具体怎么扶?我们可从广东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中,发现精准逻辑。 扶谁的贫——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 用什么去扶贫——筹集22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 如何去扶贫——创造金融扶贫、劳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扶贫模式。 …… 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一次颁奖后表示,“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永久和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精准扶贫不仅是中国样本,更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智慧。 |
相关阅读:
- [ 12-08]外媒评习近平约堡峰会讲话:中国支援非洲建设始终如一
- [ 12-08]习近平2015年出访“压轴戏”开启多边外交新高度
- [ 12-08]盘点习近平2015收官之行精彩瞬间
- [ 12-08]图解:习近平论述当前经济工作的“12345”
- [ 12-08]从巴黎到约翰内斯堡 盘点习近平主席2015收官之行精彩瞬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