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普高”调查:基础教育迈入2.0时代

2015-12-08 15:33:42 王菲菲、贾立君、袁汝婷、赵叶苹、许茹、许祖华 来源:半月谈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显然,普及高中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符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迫切要求,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直接相关,意义深远。当前,许多地方在普及高中教育方面已经有所探索,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已经率先达标,中央出台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可谓水到渠成。可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今迎来了提质升级的2.0时代。当前,“普高”的难点在哪里,未来5年应如何发力?半月谈调研小分队奔赴山西、陕西、湖南、内蒙古、海南等地进行了深入调查。

  中国教育:是时候迈向中高端了

王新亚

最近,“十三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部署引起社会热议。在许多人看来,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转型升级的压力凸显,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支持已成为迫切要求,甚至成为转型升级成败关键所在。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供给方,中国教育必然要做出相应改变,普及高中教育就是应对之策。

其实,“普高”不仅是经济发展从外部倒逼的结果,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致。事实上,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多年来不断高涨,在此推动下各地对普及、免费高中教育的探索早已遍地开花。“普高”进入中央政府议事日程,将是实践推动下的水到渠成之举。不仅如此,把“普高”放到更深广的历史坐标系中去观察,我们会看到,中国教育和中国经济一样,已经到了一个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历史节点。

回望历史,我国自1986年推行义务教育法至今已近30年,普及9年义务教育达标也已1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却明显滞后。当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这样“中低端”的国民教育素质水平显然无法支撑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要求,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随时代进步而提升的教育需求,更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已经到了必须提质升级、迈向中高端发展的历史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普高”,正是中国教育迈向中高端发展的历史起点。

中国教育迈向中高端,与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的任务一样艰巨复杂。由于现实困境与历史欠账并存,中国教育不仅要解决某些领域的“产能过剩”与粗放发展,提升质量、打造精品,还要扩大某些领域的“生产供给”,比如高中教育、学前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教育作为公益事业,其主要投资来源于公共财政,迈向中高端发展是对政府财政、执政理念的一大考验。当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将积极发展教育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各级政府的执政行为中去,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如此才能不至于重复教育投入长期达不到GDP4%的老路。

中国教育迈向中高端,无疑是一大挑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机遇。能否把握机遇,不仅考问各级政府执政能力,也考问每个中国人的智慧和决心。我们必须敢于为自己投资,为未来投资,携手努力将国民教育水平推向中高端,这才是一个拥有伟大梦想民族的选择。

“普高”背后的劳动力素质之痛

半月谈调研小分队

当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与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之际,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阶段教育不仅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成长为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更多高素质劳动力的发展需求相一致,意义深远。

“没文化的,只能打杂”

当前,我国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明显,因此,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义重大。

其中的意义,对于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体会更深。一些人过早进入社会,当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许多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后悔和反思当初的弃学。

今年20岁的刘明(化名)在山西太原一家事业单位当门卫。他的老家在山西古交市河口镇。初中毕业后,他没有继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

刘明先去了古交市一个酒店的洗浴中心干服务员,一个月挣1400元。一年后,他觉得工资太低,以后也没有出路,就辞职了,又去一家饭店当帮厨,没多久又不干了。后来,他决定到太原打工,觉得大城市机会更多。然而,去了之后他才发现,在太原,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得要学历,要不然就得会技术,而自己什么都没有,最后只能当门卫了。

“有文凭的就能找到一些重要岗位,比如前台之类的,而没文化的,只能打杂。”刘明说。拿着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每天做着简单重复枯燥的工作,刘明心有不甘,但更多的是无奈。“现在很后悔,如果自己当初能听父母的话去上个中职,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焦点在于素质

来自人社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仅制造业高级技工一项的缺口就高达400余万人,高级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

“为什么在我国有很多产业是过剩的?就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和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拥有很多优秀的不同专业素质的人,做出来的产品会怎样?”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

1990年,20岁的黄德春走出四川安岳农村,只身来到深圳打工。吃苦耐劳,努力钻研焊接技术,黄德春迅速成为企业的焊接技术骨干,考取了国际焊工证。当大多数外出务工者月收入只有五六百元时,黄德春的月薪早已过万元。

当前,一方面技术工种招不到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普通农民工找不到相对高薪的工作,矛盾的症结就在于普通的农民工因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工作需求。看到这种情况,2010年,黄德春创办德春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训电工和焊工两项专业技能。虽然学校规模并不大,但是每年都有1500名左右的农民工在学校参加培训。黄德春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毕业生每个月的收入都能超过8000元,是普通农民工靠出卖体力所得收入的两三倍。

“普高”不能让中职滑坡

对于“普高”背后的重大意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认为,一是满足人民群众“能上学、上好学、多上学”的愿望。通过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受教育者脱贫致富能力,打破代际贫困,缩小收入差距。

二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克服人力资源提升的瓶颈,培养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三是适应国际教育竞争的新挑战。我国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处于世界中上水平,多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但高中阶段教育仍是一大短板,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刚过10年,从业人员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而发达国家大多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达86.5%。按“普高”要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也提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要大体相当。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目前许多地方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经非常接近或超过90%的目标,然而,从结构来看,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大致在6:4,离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仍有差距。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统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已连续5年下降,明显低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不低于高中阶段50%的要求。

“普高”热潮中,中职如何做到不落伍?湖南慈利县职业中专副校长高兴认为,普职分流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分流,不能以学习成绩优劣作为普职分流的原则和标准。如果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职业学校重视、公平对待的态度,那么中职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生源,培养出的人才将会在技术专长、文化素养、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采写记者:王菲菲、贾立君、袁汝婷、赵叶苹、许茹、许祖华)

  他们,为何放弃高中教育

半月谈调研小分队

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14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81.10万人,在校学生4170.65万人,比上年减少199.27万人。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这种减少,除了适龄学生减少的因素外,更有高中阶段吸引力不足、读书无用论抬头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种原因。

“上学没意思”

在太原一家事业单位当门卫的刘明(化名)家有三个兄弟,大哥读完初中后就出去打工了,他也走了同样的路。用他的话说:“周围的朋友,正经学习的没几个,好多同学都出去打工了。就连考上高中的,后来也不上了,外出打工。”

“感觉上学没意思。”刘明说,从小学到初中,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枯燥的讲课,不停地考试,根据分数区分好学生和差等生,有时候坐在教室里感觉很煎熬,甚至初中就不想去上了。当时,家人劝他上个中专或者是技校,但他实在是厌倦学校了,觉得还不如直接到社会上去学。

“为中国而教”公益组织的项目负责人何锦豪曾走访过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陕西、宁夏的共50所县级中学。他发现,学生高一入学情况是可观的,但是中间会有一些辍学的情况,严重的达到15%~30%。

何锦豪分析,高中辍学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升到县城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能力和进度确实跟不上,有的被迫留级,读不上去,就辍学了。二是家庭不太重视教育。三是学生自身不重视,找不到读高中的意义。

在海南,每年有近1万名初中毕业生流向社会。半月谈记者在海南琼中、五指山等中部山区采访了解到,弃读高中在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一种情况是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全国范围内用工荒背景下,劳务型就业途径多,只要肯干就能找到工作,且普高、中职毕业生就业优势并不比初中生大,更加打击了学生升学的积极性。

“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目前来看,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位不够,而是普高、中职吸引力不足。”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龙官吾说。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基础教育长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倾向,窒息了学习中本该有的乐趣,而中西部农村教育水平低,此种倾向更为明显。

社会认可度低,中职不断萎缩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显示,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每年中职入学人数仅为普高入学人数的一半。洪洞县教育局局长卢建华说,对于中职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生源。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只有考不上普高才去上中职,有的人因为没有考上普高,就采取在职高建学籍、去普高上学的“曲线升学”模式。家长们甚至有这样的话:“上普高出来是白领,上职高出来是蓝领。”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陕西省现有中职学校567所,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低,加上中职学校经费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实训设施落后等原因,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陕西提出在今后两年内,将中职学校缩减到300所左右。

在海南,很多人把职校当过渡,上学漫不经心。海南省澄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王川献告诉记者,在海南的县级职校中,澄迈中职的校舍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是最好的,县里不仅投入了2亿多元改善校舍环境、购买教学设备,在校贫困生每年还能领到1500元助学金,但仍然很难吸引到更多孩子注册入学。从对在校生的心态调查分析,既想读书又想挣钱的为数不少,一些孩子暑假打工后就不再回校。

“免费加补助虽然对贫困家庭有一定帮助,但学生来了只有学到东西才能留住人,学不到东西,就业上没优势,老百姓肯定不愿意浪费时间。”海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路剑威说,一些县级职校虽有硬件,却缺软件,学校定位不明确。今年10月,海南就有19所中职学校因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不理想、缺乏特色、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停止招生。

资源不均衡影响普通高中发展

“现在考个好高中比考大学还难。”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郄先生说,当地高中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距太大,学生初中毕业后能进入好高中就意味着能上不错的大学,否则“上不上高中结果都是一个样”;而职业高中办学水平普遍较差,没人愿意让孩子去浪费时间。因此,“中考成为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目前,一些普通高中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危机,成为高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例如,近年来,山西各市县大力发展普通高中,不少高中举债办学,目前正被债务缠身。一些学校对择校生收费较高,国家要求取消普高择校生的政策对这些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一些普高校长甚至直言,照此下去,学校再过两年恐怕就难以运转了。

在许多地方,普通高中的政府经费主要是保障教师工资,而办学经费以学费为主。洪洞县某高中校长说,现在高中收费连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都达不到了。该校共有1000多名高中生,一年收费不到100万元,但一个冬天的取暖费就要40万元。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指出,虽然普高的资源大体能满足需求,但是离满足学生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还有距离。高中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很大,比如山西有300多所公办高中,大概只有1/3能达到优质的标准。同时,普高教师结构性短缺,高考学科的老师相对充裕,但是非高考科目学科的老师较为短缺。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诸如理化生等一些学科老师短缺的现象也凸显出来。(采写记者:王菲菲、袁汝婷、贾立君、赵叶苹、许祖华、许茹)

从普及到免费:走进先行先试地区

半月谈记者

目前,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不少地方已经试点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这些先行先试的地区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在推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免费高中教育时又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对此,半月谈记者走进山西、内蒙古、湖南、海南等地的试点市县展开调查。

山西:免费是福音,优质是刚需

山西古县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副县长阴和平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些学生因为高中学费问题,就辍学不上了。当年县里财政相对富裕,财政收入达到了11.8亿元,古县于是开始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将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等全免了。

古县一中校长李爱忠说,以前学费是每年800元,住宿费400元,书本费1000元左右。“免费高中,减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对贫困学生是个福音。”

古县一中的学生郭晋男来自石必乡贾村,现在读高二。“感觉心理负担小了,才能安心学习。”郭晋男说,家里是种地的,年收入不到一万元,有个弟弟读小学6年级,父亲身体不太好。正因为有免费高中,他才能继续读书,还能享受一年2000元的助学金。

然而,对于免费高中政策,山西一些教育界人士表示,虽然这是一项民生工程,但就山西情况来看,家长对高中的需求不是免费,而是优质。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国家已经有每年2000元的资助。建议将用于免费高中的钱用在提高高中教育软硬件设施和办学水平上,这才是家长和学生真正的需求所在。

内蒙古:群众叫好,少数旗县叫苦

对于整个内蒙古自治区来说,高中免费教育不是新鲜话题。“这是一个从少数民族学生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生的免费教育过程。”自治区教育厅财务处副处长义德仁说,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翌年春季起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对全区普通高中蒙古语、朝鲜语授课学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汉语授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学费、教科书费“两免”政策,到2012年实现了对全区所有高中学生的免费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5年,内蒙古每年投入高中阶段“两免”经费10多亿元,共计79.67亿元,年均有67.4万名学生受益。内蒙古把免费教育作为民心工程持续实施,已成为一种常态,许多百姓称这一惠民政策为“福利教育”。

尽管免费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多数盟市政府表示划拨配套资金甚为吃力,一些财政收入只有几亿元的旗县政府则表示“苦不堪言”。同时,近年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一些学校形成较多的债务,越是重点或示范性学校债务越多。目前,个别盟市高中阶段学校债务已达数亿元,单凭地方财政和学校自身化解这些债务难度很大。

记者采访时,普通群众对高中免费“一片叫好”,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人则不愿谈这一问题。内蒙古教育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表示,当地高中免费教育政策“走得有点早”,特别是在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太超前,地方财力很难跟得上”。他认为,通过免费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尚需国家统筹、顶层设计。

湖南:教育融资缓解财力紧张

2012年8月31日是湖南韶山学校高一新生刘宇新最高兴的一天。这一天,她不仅和同学们一样免交了上千元的学费,学校还根据她家庭困难且患有慢性肾炎的情况,免收了她的杂费、住宿费、伙食费,并且腾出单间宿舍,让妈妈陪护她。

就在当年,韶山成为湖南省首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县级市。韶山现有普通高中一所,有学生900多人;职业高中一所,即韶山职业中专,有学生近1000人。按照市政府2012年出台的政策,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籍学生,只要在韶山就读普高和职高,学费全部免收,每人每学期在1000元左右。

实现免费教育,投入是关键。韶山尽管地方小、人口少、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但市委、市政府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确保教育投入到位。比如,2012年韶山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68365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为1652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4.2%,比2011年增长了7.9%。

值得注意的是,韶山在加大财政投入之外,还加大了教育的融资力度。2011年和2012年,韶山先后引进华润集团、欧雅教育集团、九龙集团、盘龙集团、惠天然集团以及江苏姜堰市、广东广州市、深圳市等城市项目资金1亿多元,全部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辖区内基础教育的硬件条件,提升了整体教育质量。

海南:不仅免费,更注重中职提质

海南一些市县自2007年开始,就试点开展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工作,陵水、昌江、澄迈、五指山、定安等多个市县已先后试点并执行多年。海南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免费覆盖面逐年扩大,今年起全面覆盖,注册贫困学生还能得到生活补助。

为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从2015年起,海南在全国率先对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升入高职院校(含本科)的中职毕业生,给予每人5000元的学费补助。海南的职业教育已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转变。

近5年来,海南各类职业院校共培养毕业生26万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高达95%以上。在酒店服务、旅游服务、烹饪、护理等领域,海南6成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在海南正悄然改变着一个个学生、一户户家庭、一个个乡村的命运。“没想到上职校也能这么有出息,不仅自己家里的条件改善了,还能帮助乡亲们。”海南省农业学校2012届植保专业毕业生陈忠凡非常自豪。他当年选择中职并不被亲朋好友看好,如今他已经是陵水县光坡镇农业科技110服务站负责人。目前,陈忠凡所经营的服务站,年销售额高达300万元,实现年利润50万元,他本人也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采写记者:王菲菲、贾立君、袁汝婷、赵叶苹、许祖华、许茹)

  求解“普高”:教育资源均衡是关键

半月谈调研小分队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在数量上达到毛入学率90%的指标,更意味着全面提升高中阶段的整体教育质量。应在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的同时,按照教育公平的要求,着力推进区域、城乡、普通高中与中职之间的教育均衡,在满足人民群众上得起学的基础上,全力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期待。

加大投入,化解高中“债务逼身”

目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均已建立了生均财政经费或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明确了拨款标准,只有普通高中未建立生均拨款制度。教育界人士建议国家尽快建立普高生均经费标准,核算家长分摊比例,这对不少高中来说,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建议,国家应明确各级政府将普通高中基本建设投资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对各级政府奖补等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缓解学校经济压力。在出台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普通高中办学标准。

我国的高中教育一直交织着认知争议和实践误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说,一段时间来,高中教育存在着一味围绕高考“画圆”的倾向,把人的成长窄化到片面追逐分数之中,把学校的发展局限在大学预科教育之列,是补短教育而非扬长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成长,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很多学生小学的时候都想当科学家,初中的愿望是想考重点大学,然而到了高中,却没了生气,更不想读书。”四川成都市永安中学校长龙清明说,这都说明高中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应该尽快转变。

建立对地方政府高中发展工作的评估机制也很重要。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说,影响高中事业发展的许多因素在地方政府,如办学方向、应试压力、建大规模高中、校际投入差距过大、校长任免不规范等,可以借鉴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些做法,适时开展对地方政府的督查评估。

对于如何进一步激发人们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张卓玉认为,一方面有赖于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认识到受教育是其自身成长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赖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当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远远不足以支撑中职的发展,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职教育才能被逐渐接受和认可。

破题关键是均衡教育资源

有学生家长表示,近些年各地的示范性高中纷纷挤入打造“名校”的潮流,每年中考前这些“名校”就去各地初中学校“掐尖”招收“好学生”,抢得好生源后往往要办“火箭班”,通过“魔鬼训练”应对考试,高考之后又大肆宣扬本校升学的成绩,从而吸引大量择校生收取高额择校费。如此循环往复,“名校”生源年年爆满,“弱校”生源不足生存艰难,最终导致高中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尽管一些地方禁止招收择校生,但不少高中学校以“国际班”等名义进行招生收取额外费用。

均衡办学须控制“名校”无节制扩张,也需要重新研究高中学校在农村的布点情况。有群众反映,如今不少县、区只保留一所高中学校,农村孩子必须进城才能读高中。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一些农民表示,当地原来的哈业胡同中学曾培养出不少大学生,近些年因将高中、初中相继撤销,当地考取大学的人数大为减少。“我们是农村,以前孩子们放学回来还能帮家长干活,学习、劳动两不误。”一位村民说,如今孩子们想上高中就得进城,为此不少孩子放弃了升学机会,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教育不均衡,关键在师资。“为中国而教”公益组织项目负责人何锦豪在多年的实地走访中发现,优秀的教师一般会扎堆去市里面的学校,县城高中留下的都是老教师,不仅年纪大,工作量也大,压力也大,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县级高中在我国普通高中里占比最大,但在一些条件差的县级中学,二本上线人数只有十几人,毕业生可能接近千人。

龙清明在成都永安中学任职的4年时间里,深切感受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普及高中教育,尤其是刺激农村地区的教育需求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名师教育,成都市探索强校带弱校的集团式发展战略。其中,由双流中学领办、指导、对口帮扶县域内4所弱势中学,2009年永安中学加入其中,6年时间,其本科上线人数从0攀升至111人。

“跨界”才能办好中职教育

海南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路剑威认为,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对于提升劳动力素质作用明显。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重点还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让中职文凭更有含金量。这一点,单靠教育部门一家是办不好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

“出口畅,进口才顺。”路剑威说,决定中职教育的生死关键还是就业问题,中职学校必须明确定位、办出特色、抓人才培养质量、抓办学条件建设。同时,职业教育属于跨界教育,必须靠行业支持才能有好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抓好校企合作。

此外,职业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承担职业培训等其他成人教育的功能。如今,人社、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都拥有培训计划和资金,但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统筹,有的部门宁愿将培训任务交给社会培训机构,也不考虑能力富余的县市职教中心,以致资源浪费。长期下来,职教中心形不成拳头品牌,在群众中失去影响力。

师资水平较差,尤其是专业课老师水平较低、数量不足也是中职教育的一大短板。山西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赵敏说,中职院校教师编制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核定的,现在在校生翻了三四倍,但是编制没有变,结构也不合理,基础课老师数量偏多,专业课老师不足。

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十三五”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初中毕业进中职院校的分流保障体系,全方位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立交桥”,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大力推进中职教育的跨界合作,加大师资引进和培训力度。(采写记者:王菲菲、贾立君、袁汝婷、赵叶苹、许祖华、许茹)(“本期焦点”策划、编辑:邓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