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李晓宜 自2015年10月1日起,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行当月流量不清零服务。方案实施两个月以来,人们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抱怨流量消耗速度比以往更快,手机流量“偷跑”现象屡屡发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05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9%的受访者不满意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方案,49.0%的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59.3%受访者建议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 49.0%受访者直言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缺乏诚意 调查显示,流量不清零举措自10月推行以来,37.6%的受访者对此感觉满意,41.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20.9%的受访者不满意。 北京师范大学研二学生江雪认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是一种进步,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相对以前的毫无理由直接清零流量,不清零服务其实是一种进步。在提速降费的背景下,运营商也关注到大众的呼声。在未来数据流量大增的情况下,我觉得未来的流量服务会像香港那样,能够实现低价使用。所以,我相信未来的服务会更好,而这一举措只是第一步而已”。 如何看待运营商的流量不清零举措?49.0%的受访者认为此举措缺乏诚意, 47.6%的受访者认为其属于运营商的营销手段,38.1%的受访者认为具体实行还有待观察,22.3%的受访者认为切实得到了实惠。 中国移动用户李海成认为,运营商当月不清零举措明显诚意不足。“流量的季度包、半年包、整年包早就有了,而目前的当月不清零服务,更像是‘包两月’的流量包,而不是真正的流量不清零。就好比我在商店买了一个面包,以前规定一个小时必须吃完,吃不完就会收回,而现在变成了两个小时”。 对于流量不清零服务,37.5%的受访者最不满意运营商流量计费方式不透明,31.7%的受访者不满意手机流量比以前更容易耗完,30.4%的受访者认为具体措施解释模糊,28.7%的受访者表示当月流量没用完只能顺延一个月。 李海成前不久遭遇了流量仍被清零的问题。“我认为运营商在具体的服务解释上并不到位。因为运营商宣布会从10月开始不清零,因此我就在10月份修改了流量套餐,但是营业员并没有告诉我如果当月套餐更改流量会清零”。 中国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市场部的邓佳(化名)表示,公众可能对具体方案存在误解。“当月流量不清零并不是剩余流量永远不清零,而是说本月剩余流量可以转存到下月继续使用,但不能再继续转存至第三个月。并且在三种情况下流量次月会清零:一是流量套餐更改;二是优惠活动赠送的流量部分;三是用户办理的加油包或叠加包。”邓佳解释,流量属于移动的营利业务,所以不会每月都不清零。“即便每月的流量都不清零,移动将会根据亏损情况提高流量单价,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花费的更多”。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5年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10月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8.8亿G,连续10月实现翻倍增长。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2572.6亿元,比1~9月增速下降6.8个百分点。据此,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表示,当月流量不清零举措和流量使用增加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流量使用增多证明流量不清零服务并没有影响运营商的流量业务经营,而收入减少则是运营商流量价格降低的体现。 48.1%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 用户流量是否出现“偷跑”?调查显示,47.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36.0%的受访者发现手机流量有“偷跑”,16.7%的受访者没有直观感受。 “最近两个月我的流量莫名其妙跑得很快,后来才发现在安装APP时默许了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权限,而我一般不会仔细看那些权限就允许,导致了我的流量最近消耗的特别快。”江雪表示在安装软件时忽视软件安装权限是导致流量“偷跑”的重要原因。 关于流量“偷跑”的原因,48.1%的受访者认为流量“偷跑”是智能手机通病,48.0%的受访者认为4G网速变快导致流量消耗增多。接下来是:运营商计费系统不透明(45.3%)、运营商流量监管不规范(44.6%)、APP市场缺乏管理机制(38.7%)、预装流量消耗很大的软件(32.7%)、用户操作不当(20.7%)等。 针对舆论质疑运营商计费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流量“偷跑”现象,项立刚指出,计费系统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系统。“计费系统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规定的计费办法而制定,其开发者也都是经过认证的相关企业,同时计费的管理和检查也都会由通信管理局等政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项立刚表示,计费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基本不会出现问题。“而如果篡改计费系统将会投入巨额资金和技术,所以也不会有人故意去修改计费系统”。 邓佳认为流量偷跑是APP软件所致,“移动有严格规定和内部监督,并不会与任何APP开发商就流量进行分成。而流量偷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手机中安装的APP所致。因为APP中每张图片消耗多少流量完全是由APP制作方决定的,如果下载某些恶意APP,必然会导致很多流量被‘偷’”。 项立刚则直言,用户缺乏对智能手机的认识是出现流量“偷跑”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第一,用户对流量统计软件了解不够清楚。比如将手机软件计算的流量误认为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计算的流量。第二,下载恶意APP软件。某些APP软件在程序开发上存在漏洞,会造成大量流量消耗。第三,将手机作为开放热点分享。第四,微信、QQ等聊天软件中加入很多聊天群组。“尽管自己不发言,但是仍会接收其他人的消息,而且会有很多人在群组里发图片和视频,这样一下子就会消耗很多流量”。 59.3%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 应如何避免流量“偷跑”问题?59.3%的受访者建议手机不上网时关闭流量开关,51.0%的受访者建议不下载来路不明的应用程序,44.7%的受访者建议手机安装流量监测软件,40.4%的受访者建议运营商加强监管力度。 江雪建议政府应设置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对运营商和APP开发商的管理。不断提高运营商服务质量,优化流量套餐,并制定APP开发原则有效防止恶意APP的出现,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用户自身也应该重视数据使用情况,防止流量偷跑。 邓佳表示,由于移动本质上属于商业公司而非监管部门,所以并没有在流量监管和APP检测上投入过多,也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我认为目前运营商的当务之急在于加强如何使用流量的互联网科普知识宣传,引导用户形成正确的流量使用习惯,同时也消除网络舆论对运营商的质疑”。 项立刚指出,对于消费者来说,必须认识到现在已经处于智能手机时代。用户需要对自己的智能手机功能有充分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密码管理等安全设置。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建立APP市场监督检测机制(37.1%)、运营商及时提醒用户流量使用情况(36.7%)、相关部门加强对恶意APP软件的排查(33.3%)、不接入无密码的可疑无线热点(31.7%)等。 受访者中,中国移动用户占65.8%,中国联通用户占19.1%,中国电信用户占14.4%。 |
相关阅读:
- [ 12-05]调查显示:75%受访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梦
- [ 12-05]过六成受访者:12306打击黄牛也要兼顾便利
- [ 11-30]民谣音乐走向大众 8成受访者喜欢 7成支持大众化
- [ 11-24]贵阳住建局长被免职 受访曾称“我不是局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